“A股市场最便宜芯片股”引爆市场 6亿元资产重组并购换来近90亿市值增长?
每经记者:王琳 每经编辑:董兴生
8月22日,随着盈方微(SZ000670,股价13.24元,市值108.1亿元)恢复上市,“A股市场最便宜芯片股”的概念,瞬间引爆市场。当日,盈方微大涨488.44%,不仅总市值达到100亿元以上,其股价也回归至2016年的水平。

图片来源:wind金融终端
因连续三年净利润亏损,盈方微于2020年4月暂停上市。随后,其通过资产重组注入新业务资产,剥离亏损业务资产等方式,在2020年和2021年实现业绩扭亏,进而成功申请恢复上市。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尽管盈方微以“闪亮”方式强势宣布归来,但其后续仍将面临中小投资者索赔诉讼、资产状况承压等挑战。
在某不愿具名的券商人士看来,盈方微股票恢复上市首日的近5倍股价涨幅,是一个有点疯狂的资本故事。其甚至认同,盈方微恢复上市,还可以看成是这样一个故事:即上市公司通过花费约6亿元进行资产重组并购,最后在恢复上市首日收获了近90亿元的市值增长。
再现“通过资产重组成功实现恢复上市”故事
盈方微主要从事集成电路芯片的研发、设计和销售,以及电子元器件的分销。其中,集成电路芯片主要是面向消费电子产品领域的智能影像处理器。
2017年至2019年,盈方微经审计的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亏损3.38亿元、2.01亿元和2.06亿元,公司股票因此于2020年4月7日起暂停上市。

图片来源:盈方微官网
为化解困境,2020年7月,盈方微向绍兴舜元出售了岱堃科技100%股权及拥有的对岱堃科技及其下属子公司的债权组成的资产包,交易价格为6.14万元。
随后的2020年9月,盈方微进行了重大资产重组,以6.01亿元的价格从春兴精工(SZ002547,股价6.22元,总市值70.17亿元)等处收购了深圳市华信科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信科”)和World Style 51%的股权,进而进入了电子元器件分销业务领域。
通过剥离亏损资产,以及置入新的资产,盈方微实现了扭亏。2020年和2021年,盈方微分别实现营业收入7亿元和28.9亿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10.46万元和271.32万元。
去年4月,盈方微通过董事会决议,拟继续收购华信科和World Style剩余49%的股权,其同时将向公司第一大股东浙江舜元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江舜元”)非公开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4亿元。
而上述定增计划一旦完成,浙江舜元将成为盈方微的控股股东,盈方微也将告别没有控股股东的状态。
8月22日,盈方微恢复上市首日竞价高开389.78%,随后股价很快拉升,经过两次临时停牌后,股价达到13.23元,涨幅488%,并于22日当天最终收于13.24元,涨幅达488.44%。
对此,在股吧和雪球等平台,投资者对盈方微股价出现如此巨大涨幅存在认识分歧。一些投资者互道“恭喜”“苦尽甘来”,一些投资者则不解“为什么一下子5倍”,乃至害怕后续被“闷杀”。
盈方微恢复上市后挑战几何?
不管盈方微的股价表现能否“长红”,记者注意到,其后续面临的发展挑战不少。
在非经营风险方面,盈方微曾于2019年11月4日收到中国证监会下发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因虚假信息披露行为,证监会对其处以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60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恢复上市后,盈方微仍将面临中小投资者的诉讼风险。
在经营性风险方面,尽管盈方微在2020年就已实现业绩扭亏,但截至2022年上半年,其在各期间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仍旧持续为负。经营性现金流的持续大幅流出,无疑将为盈方微的现金流带来压力。
公司半年报显示,截至2022年上半年末,盈方微的资产负债率达到80.69%。其中,盈方微的应收账款为7.35亿元,占到公司资产总额的49.10%。
其次,因为收购华信科和World Style51%股权,盈方微的商誉价值达到4.55亿元,占到公司资产总额的30.39%,一旦华信科和World Style后续业绩表现不及预期,则或将承受商誉减值的风险。
事实上,从业绩情况来看,2021年和2022年上半年,盈方微99%以上的营收,仍由电子元器件分销业务贡献。
在集成电路设计和销售业务方面,盈方微在2021年的收入仍仅有几百万元。半年报显示,盈方微计划至2022年底,盈方微2K芯片将具备流片条件,初步形成迭代产品系列,并将同时积极推进具备更高算力和图像显示质量的4K芯片研发。
“做视频编解码比较厉害的话,一般是比如做机顶盒、电视机,以及视频监控的这些公司,他们做视频编解码就比较厉害。”8月22日,某集成电路领域的行业人士通过微信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而至于盈方微,对于整个行业来说则属于“多它一家不多,少它一家不少”的状况。
2022年上半年,盈方微录得营业收入同比下降7.24%,其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大幅下滑752.38%,亏损452.11万元。其中,电子元器件分销业务的销售收入同比下滑7.03%。

图片来源:盈方微2022年半年报截图
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再度由盈转亏,盈方微后续如何维持发展的可持续性?对此,《每日经济新闻》记者8月22日向盈方微发去采访函,但截至发稿,尚未收到回复。
“分销这一块业务没啥(核心的)东西,就是薄利多销,这块业务可持续性也没问题,只是毛利率很低。”8月22日,前述不愿具名的券商人士通过电话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不过(盈方微)这块分销业务资产(原来)的老板还是蛮能干的,他有很多客户资源。”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券商人士所供职的单位正是盈方微重组并购华信科和World Style 51%股权的财务顾问。
“6亿元资产重组并购,收获近90亿市值增长”背后的理性拷问
应该说,恢复上市的盈方微是幸运的。
记者注意到,自2019年以来,A股市场总共仅有4家公司成功恢复上市,分别是中毅达(SH600610,股价16.66元,市值178.5亿元)、*ST皇台(SZ000995,股价17.15元,市值30.43亿元)、盐湖股份(SZ000792,股价28.90元,市值1570亿元)和盈方微,前3家公司上市首日涨幅分别为71.78%、314.99%和343.67%。
与此同时,随着全面注册制的推进,A股市场的退市节奏则在不断加速中。今年以来,A股市场已有43家公司退市,这一数字已超过2020年和2021年两年的总和。
而一些公司对被退市心有不甘。例如,“德奥退”在今年就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判令撤销深交所作出的《关于不同意德澳通用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复牌申请的决定》。
“盈方微属于在过去旧规下的暂停上市和恢复上市,所以它是赶上了恢复上市制度的末班车。恢复上市,我觉得主要还是解决恢复上市制度的历史遗留问题,这家公司可能还是达到了恢复上市的门槛标准,因为我们恢复上市的门槛标准是非常低的。”8月22日,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通过电话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2020年,新证券法删除了暂停上市和恢复上市的相关规定。同时,沪深交易所对《重新上市实施办法》相关内容进行了修订和完善。
不过,在前述不愿具名的券商人士看来,盈方微股票恢复上市首日近5倍的股价涨幅,更多地是一个让人血脉喷张的资本故事,这也说明二级市场有点疯狂。“从这一点来看,2020年新证券法把恢复上市制度取消掉是对的。”
该券商人士也认同,盈方微的恢复上市,还可以看成是这样一个故事:即上市公司通过花费约6亿元进行资产重组并购,最后在恢复上市首日收获了近90亿元的市值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7月的“2022中国上市公司论坛”上,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部副主任郭俊发表主题演讲时指出,上市公司应认真评估市场风险,不将并购重组作为短期撑业绩、提市值、保壳养壳的手段。
“郭俊这里指的就是像恢复上市这种,即纯属为了保壳,和产业并购毫无关系的重组。而这也是证监会历史上第一次从监管层角度指出,单纯为保壳的并购重组和基于产业发展的并购重组不是一回事。”前述券商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每日经济新闻
小巨人 华信天线:卫星定位天线“小巨人”,期待车联网和机器人大市场

经济观察网 记者 邹永勤 “车联网和机器人是我们未来的两大主线,其市场容量或将10倍于此前的经营业务”,在深圳市华信天线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信天线)位于深圳南山区的总部办公室内,该公司总裁姚文杰在接受经济观察网记者采访时这样展望。
华信天线是一家聚焦卫星定位天线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科技公司,自2008年成立以来,深耕卫星导航产业,凭借过硬的专业技术和持续的创新能力,于2021年7月19日成功入围工信部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并于9月2日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重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那么,华信天线是如何从一个创业企业在十三年间发展成为中国卫星定位天线领域领军企业的呢?
凭实力打开国产替代之门
“我们是在2008年11月22日成立的,当时选择了RTK天线为创业突破口,并专注于测量测绘市场;主要原因是看到了这个新兴市场的需求错配以及国产替代化带来的巨大机遇。”在谈及创业的初衷时,姚文杰这样对记者表述。
RTK天线就是高精度GNSS天线,可以用在测量测绘、无人机、国防军工、自动驾驶和精准农业等领域。
公开资料显示,在2008年前后,RTK天线市场基本上是被外资巨头(比如天宝、拓普康、诺瓦泰等)所垄断,导致售价十分昂贵,一套RTK产品成本不到2万元的标准件竟然可以卖到10-20万元。而且,这些外资巨头只生产标准件,不提供定制品;而当时中国这个市场才刚刚兴起,很多小企业更需要的是定制化产品而不是标准件。
“正是基于这两个原因,我们看到了这个市场存在极大的商机,再加上创业团队大股东兼技术负责人王春华本硕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专业,创始人王海波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是原中兴通讯法务总监,善于整体运营,所以一拍即合便成立了华信天线公司。”姚文杰说。
凭借国产化的低成本和灵活的定制机制,华信天线的产品一上市便获得了市场的高度认可,并收获了一大批小而新的企业客户;而这批小企业客户,将会在以后一路伴随华线天线做大做强。
“我们的初创团队才6个人,公司第一批产品是在王海波家里生产出来的,但创业第一年的盈利已经达到几十万,不但解决了公司的生存问题,良好的现金流还保证了公司的成长。就这样经过了3年左右的平稳发展,接着便迎来了2012年左右的行业大爆发。”姚文杰说。
为什么卫星定位天线会忽然出现大爆发?对此,姚文杰向记者解释称,从2011年到2013年,华信天线连续三年以第一名的成绩中标国家北斗重大专项“多模多频高精度天线”项目,连续两年以第一名的成绩中标原总装备部“北斗军用导航天线”项目,从而奠定了公司在军用和民用领域的标杆地位。随着4万亿刺激政策的落地推开,“铁公基”在2011年左右全面开启,从而引爆了测量测绘行业。与此同时,公司在军品方面的良好成绩也在行业内树立起了品牌,于是产品一下子便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
姚文杰对记者表示,一个企业的成功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三大因素,“天时者,国家政策也;地利者,是为行业需求;而人和,则指公司的技术实力”。正是在“技术实力+国家政策+市场需求”三方面的共力下,华信天线的业绩从2011年开始井喷,连续三年年增长率都超过了50%,而2013年时市场占有率更是接近70%。
有别于大多数创业企业的曲折成长历程,华信天线从创业开始顺势而为,一路走来算是顺风顺水。但当自身实力大增且市场占有率达到70%后,原先专注的定制化小众市场已经难以满足其进一步的发展需求,进一步扩张主营业务就成为必然趋势。但是,如何扩?往哪儿扩?华信天线迎来了其创业以来的第一个发展瓶颈,如何解决“成长的烦恼”成为公司上下当务之急。
扩张主营业务 融入北斗星通
姚文杰对记者表示,其实从2013年下半年公司便开始考量主营业务扩张的问题,最终把目标锁定在移动通信领域。
“虽然当时5G还没有发展起来,但我们管理团队大部分都是出身于移动通信领域(或华为,或中兴,而姚文杰正是出身于华为),所以对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具备一定的敏捷度,觉得是时候布局基站天线了。”他说。
但是,要布局移动通信领域就需要大量的资金,如何筹集资金?这个时候,公司创始人团队把目光投向了股票市场,“那时候创业板很火爆,很多创业型公司通过在创业板上市融资迎来了很大的发展机遇。因此,我们从2013年开始筹划在创业板IPO,并在2014年完成了各项IPO的前期筹备工作”。
公开资料显示,创业板指数从2012年底的585点起步开启了其开板以来的第一轮大牛市,一路涨到2015年的4037点,最大涨幅约6倍。而姚文杰所提及的2013年到2014年,正是这轮荡气回肠大牛市的上半场。
但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当华信天线准备全力冲刺创业板IPO之际,也正是A股市场出现IPO堰塞湖的高峰期,排队等待发行的企业竟高达800多家;若按此推算,华信天线可能要等到三年后才能融资上市。但业务的发展机会瞬息万变,三年后的高精度与基站天线会否还有华信天线布局的机会,这无疑充满了不确定性。
等还是不等?华信天线迎来了新的抉择时刻。
与此同时,华信天线连续三年在相关比测中蝉联第一的强劲实力引起了北斗卫星领域乃至整个国防军工行业的重视。就在华信天线为IPO堰塞湖犯愁之际,北斗星通(002151.SZ)等业内多家上市公司向其抛出橄榄枝。
对此,姚文杰表示,“当时公司高管团队考虑到华信天线规模尚小,抗风险能力较弱、独立IPO周期过长带来的业务发展不确定性等因素,基于有契合的企业文化、相似的发展战略、协同互补的产品和服务,我们最终于2014年选择了北斗星通,并很快在2015年完成了股权交割,从而正式进入北斗星通这个大家庭。”
其后,在大股东北斗星通的支持下,华信天线于2015年通过全资并购云通通讯和广东伟通、以及新开赛特雷德驾考驾培业务,从而挺进了移动通信领域。而姚文杰由于本身具备的华为背景,业绩承诺期后兼任三个公司的董事长,主导新项目的布局和进一步发展。
“事实证明我们对移动通信领域的布局很成功,2016-2019年间,云通通讯被收购时其营收规模不过几百万元,现在营收已经接近2个亿了。广东伟通由不足亿元的营收规模增长至超过2亿元,究其原因,最主要是随着4G过渡到5G,基站天线呈现出小型化和高密度的特点,从而导致了对基站天线的需求量成倍增长。”姚文杰说。
对未来的巨大期待:车联网和机器人
融入北斗星通后,很多人以为华信天线会就此迎来新一轮的爆发期。但事实上,在移动通信基站天线业务之外,预期中的高精度天线业务爆发却迟迟没有到来。
对此,姚文杰对记者表示,自2015年融入北斗星通到现在,华信天线其实是迈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里程,期间又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2015年到2018年,是股权整合协议里的对赌期,同时更是双方融合后的过渡期。在这一阶段,最主要是双方企业文化的磨合,以及朝着完成利润指标去经营,并没有从整个产业的布局和长远发展来考虑。所以,这三年算是华信天线的一个调整小周期。
但就算是调整期,华信天线也进行了一系列的业务布局,除了上述提及的通过资本并购强势挺进移动通信基站天线领域外,还成功切入无人机天线领域,并成为国内第一家无人机天线厂商;2016年更是响应国家智慧农业政策,力推精准农业、农机自动化等产品;到了2018年,华信天线已经形成了包括国防军工、测量测绘、无人机、精准农业、移动通信等在内的一系列主营业务矩阵。
第二阶段是从2018到现在,是华信天线的转型布局期。2018年,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剧变,行业发展充满不确定性,经过十年发展的华信天线已经站在企业转型发展的十字路口,如何坚守初心,在巩固华信天线在卫星定位天线行业领先地位的同时,还要在战略业务上获得突破性进程,这个重担落在了总裁姚文杰的肩上。
姚文杰对记者指出,“在这一阶段,我们是以更着重于长期发展的战略角度来重新审视高精度天线的发展趋势,在北斗星通集团的战略指引下,进一步聚焦主业,初步勾画出‘双轮驱动’的架构,并逐步调动所有资源向两大目标市场进行全面的业务布局。”
姚文杰口中的两大目标市场,指的是车联网和机器人。
2018年年初,北斗星通董事长周儒欣提出了构建“北斗+”新业态,引领位置增强时代的构想,认为“‘北斗+智能网联汽车’将迎来广阔发展前景”。
在北斗星通的支持下,2018年年底华信天线成功募集1.5亿资金投入智能车载天线研发及产业化,并当机立断新成立智能网联天线产品部门,引进行业专家,加大对技术和资金的投入,全面进军万亿级汽车市场。经过短短两年的发展,华信天线在智能网联领域的业务探索初见成效,现已与国内外知名的主流汽车主机厂商展开深度合作,而国内一些自动驾驶的头部企业(如滴滴、百度、美团、赢彻等)亦相继成为了华信天线的客户。
“由于智能驾驶的相关细则还没出炉,这些头部企业大客户还处于验车阶段,没有量产;但是,我们的样品已全部都通过了验收并逐步在小批量验证。”姚文杰对记者强调,他个人十分看好卫星导航未来在自动驾驶应用方面的巨大需求潜能,因为单就国内来说,每年的新车需求近3000万辆,如果步入自动驾驶时代,届时每辆车都必须要用到卫星导航天线,这个市场需求是非常巨大的。
“虽然现在国内智能驾驶尚处于萌芽阶段,但从现有的政策趋势来看,国家在完成新能源汽车普及后将主推智能驾驶是大概率事件。目前来看,整个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占比已经达到12%左右的水平,换言之,智能驾驶的推广政策已经排上议程。”
姚文杰认为,现在之所以持续向车联网投入力和财力,目标就是在其爆发期来临前提前布局:“坦白说,我们一直是跟着国家的政策导向来走”。
至于机器人市场,则是近年来持续火爆的赛道。姚文杰认为,一是现在人工成本太高,企业智能化运行是一个大趋势;二是我们中国一直在推智能制造,机器人行业大发展是大势所趋。
同时,当机器人在户外活动的时候,基本上都要用到卫星信号,因为卫星的信号成本最便宜,这也就离不开天线了。
“我举个例子,在机器人市场里面有一个小的细分市场叫割草机器人,在欧美发达国家已经普遍使用,它之所以能够按照一定的轨迹和高度去割草,就是因为应用到测绘和卫星定位技术。”姚文杰表示,这种割草机器人现在全球每年的销量大概在1100万台左右,但目前智能化的自动割草机器人比例不到10%,而这只不过是机器人的一个小小的分支而已。由此可见,机器人市场的发展潜力是十分巨大的。
姚文杰进一步表示,“在车联网和机器人这两大领域,我们目前均处于起步阶段,更多的是针对未来的布局。之所以如此看好这两大领域,是经过充分市场调研和周密分析后,我们认为这两个市场的容量将会远远超出此前我们所涉及的所有细分市场的总和(包括测绘、国防、农机、无人机等),大概在3到5倍之间;如果真的全面发展起来,那么起码是此前业务市场容量的10倍以上。因此,我们是对未来充满着巨大的期待的。大股东北斗星通也意识到天线业务的无限发展前景,所以有计划以华信天线为主体进行资源整合,力图迅速把天线业务做大做强。虽然具体的方案还没出炉,但目标已经很明确,而且不排除进行一些并购的资本手段来达到目标,比如可以并购一些天线厂家等等”。
而且,姚文杰认为,随着机器人室外市场的开启,那么必然会跟室内定位联合在一起,形成室内外定位融合一体化,从而使卫星天线定位需求成倍增长,“所以说,未来的市场我们看好车联网和机器人,而未来的技术将会是室内外天线定位的融合,这必将给行业带来无限想象的空间”。
相关问答
深圳华信科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不错深圳市华信科科技有限公司于2008年11月11日成立。法定代表人徐非,公司经营范围包括:一般经营项目是:电子产品的技术开发与销售及其它国内贸易(不含专营...
华信科是什么公司?
武汉华信科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华信科”)是一家专业从事通信设备、电子产品的技术开发、生产、销售的高科技企业。公司成立于2008年,总部位于中国湖北省武汉...
广州华信科技是培训吗?
不是,广州华信科技有限公司于2017年10月10日成立。法定代表人王英姿,公司经营范围包括:信息电子技术服务;软件开发;信息系统集成服务;计算机房维护服务;信息技...
华信智原的招聘是真的吗?待遇怎么样?
华信智原招聘还算靠谱,待遇也还不错北京华信智原教育技术有限公司创立于2005年,总部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高新技术开发区,是微软、红帽等多家跨国知名软件...
有人知道大连华信计算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吗?
客观来说,大连华信是一家非常正规的企业。有正规的法定假日五险一金。信息审核这工作主要面向互联网,属于文职,内部也有正规的上升机制。但还是要靠个人能力...
沈阳华信技术有限公司介绍?
沈阳华信技术有限公司是2002-05-08在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浑南新区高歌路2-1号B座2楼201房...
大连华信计算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介绍?
客观来说,大连华信是一家非常正规的企业。有正规的法定假日五险一金。信息审核这工作主要面向互联网,属于文职,内部也有正规的上升机制。但还是要靠个人能力...
紫光股份有限公司子公司有哪些?
北京紫光兴业科技有限公司紫光新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紫光京通科技有限公司无锡紫光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深圳市紫光信息港有限公司涞源县广汇...北京紫光兴业...
大连华信是国企吗?-股票知识问答-我爱卡
[回答]大连华信不是国企。大连华信全称大连华信计算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并不是国企,是一家生产应用软件产品的民营企业。主要致力于软件技术的发展,为用户...
北京华信东方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骗子公司,不但业务员没有素质,且他们的产品都是假的,大有千万不要上当?
那个网站和北京华信东方公司没有任何关系,北京华信东方科技有限公司的真正网站是www.bjcomm.com,他们已经提交警察处理了,大家在接到骗子要求汇款要求时,千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