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知道科技 腾讯系独角兽明略科技,冲刺港股

用户投稿 8 0

腾讯系独角兽明略科技,冲刺港股

书知道科技 腾讯系独角兽明略科技,冲刺港股6月10日,独角兽企业明略科技向港交所提交招股书。招股书显示,明略科技符合市值超过100亿港元及收入超过10亿港元的上市要求。但这家腾讯生态之中的独角兽企业仍未实现盈利。

公司仍未实现盈利

成立于2006年的明略科技是一家数据智能应用软件公司,主要提供数据智能产品和解决方案,涵盖营销和营运智能。招股书显示,明略科技旗下涉及营销职能的三款产品分别为秒针系统、金数据和微伴助手,分别服务于营销时效管理、业务数据管理和私域营运管理。其中,秒针系统带来的收入是明略科技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2022年、2023年和2024年,明略科技实现收入12.69亿元、14.62亿元和13.81亿元,2024年明略科技的总收入同比减少5.5%。明略科技在招股书中表示,未来可能无法成功执行增长策略或通过其他方式实现收入增长。分项目来看,以2024年收入为例,来自营销智能的收入为7.31亿元,占总收入的52.9%;来自营运智能的收入为5.23亿元,占总收入的37.9%;行业解决方案贡献1.28亿元的收入,占总收入的9.2%。秒针系统带来的收入为6.57亿元,占总收入的47.57%。2022年、2023年和2024年,明略科技经调整亏损净额分别为10.99亿元、1.74亿元及4511.3万元,并未实现盈利。值得注意的是,明略科技的亏损变窄与节省开支关联度较大。招股书显示,2022年、2023年和2024年,明略科技的各项开支费用大减,其中,研发开支由2022年的7.51亿元减少至2024年的3.53亿元,行政开支由2022年的5.8亿元减少至2024年的3.62亿元,销售与营销开支由2022年的2.82亿元减少至2024年的1.27亿元。

腾讯、红杉等明星股东云集

自2010年开始,伴随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崛起,明略科技开始在一级市场崭露头角。2010年7月16日,明略科技完成A-2轮融资,投后估值为1847.26万美元。随后的10年间,明略科技融资步伐不停,直至2020年11月,明略科技完成E-2轮融资,总估值达30.51亿美元,也是明略科技估值的最高点。2021年之后,明略科技的融资步伐明显放缓,仅完成三次融资,分别在2023年11月、2023年12月及2024年1月,融资后的估值分别为5.42亿美元、8.16亿美元及16.66亿美元。相比2020年公布数据,2023年公司估值大跳水。2024年1月的F-3轮融资中,明略科技仅融到2993.15万美元,但此次融资却至关重要,在完成此次融资后,明略科技的投后估值超过百亿港元,达到上市要求。在数次融资中,明略科技的明星股东云集,腾讯、红杉中国、快手等均在列。其中,腾讯为明略科技最大股东,招股书显示,腾讯通过意像架构投资(香港)有限公司、Grace Gate Holding Limited 及 Master Power Holding Limited 共持有明略科技的股份占比约为26.96%。腾讯不仅是大股东,在业务上与明略科技也有密切联系。结合招股书与公开数据,明略科技的重要产品之一微伴助手,正是基于腾讯生态系统的私域工具,可以帮助企业通过企业微信和微信管理私域及公域客户互动。2021年3月,明略科技通过明略软件以现金方式斥资1.86亿元收购武汉夜莺科技有限公司61.77%的股权。武汉夜莺主要经营营销智能服务,尤其是基于腾讯生态系统的私域工具。目前,明略科技控制武汉夜莺88.67%的股权。微伴助手公众号显示,其公司主体正是武汉夜莺科技有限公司。

对话张容南:人类真的需要永生吗?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拥有了延长寿命的能力。然而,延续生命未必是技术的馈赠,也可能是被打开的潘多拉魔盒。实现永生的愿景是否可能带来新的不平等?相较于对死亡这个生命终点的关注,为什么我们对老年生活相对漠视?追逐生命的延续,又反映了现实中人类怎样的焦虑?面对老去与死亡的态度,形塑着我们的当下。播客《在川上》正聚焦生老病死中所隐藏的智慧密码,我们将陆续推出播客节目中的系列对话。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张容南在《不惧老去》一书中,从哲学伦理学的视角关照了人类历史上的老年生活。在书中,她也提出了“技术发展是否可以让人们克服衰老与死亡”的话题。本期与张容南的对话,围绕“人类是否应该追求永生”这一问题切入并展开,以下为部分对谈内容。完整版对话欢迎通过文末二维码收听《在川上》。

技术给人带来幻觉

书知道科技 腾讯系独角兽明略科技,冲刺港股

小熊: 2023年4月,美国硅谷科技大佬布莱恩·约翰逊为了寻找长生之道,称自己和当时70岁的父亲以及17岁的儿子,完成了一次三代人的换血。2024年6月,他又称自己在一个偏僻岛屿上编辑了DNA,这个岛在洪都拉斯的一个法外之地,许多在美国没法进行的临床项目都在这里进行,参与这些项目的富豪还有一个slogan——让死亡变成一个选项。回溯历史我们会发现,追求长生并非一个新课题,比如徐福就曾经出海为秦始皇寻找仙药。如今时间过去了两千多年,新科技是否让人们离长生的目标更近了?

张容南: 现在对于抗衰老、追求寿命的延长,是非常多的科学家,包括资本有动力去做的一件事。比如说基因编辑技术、干细胞研究,还有像3D打印器官、合成生物学、纳米技术等等,有一些特别乐观的人认为到2050年就有可能实现长生不老。这些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很多人担心的是会继续扩大社会已有的不公。

小熊: 在《不惧老去》这本书里,你也提到了公正的问题,我记得你在书中问,如果是这样的话,个体努力是否还有意义;以及技术本身是否是绝对安全的,会不会加剧特定人群的脆弱,造成更高的风险。

书知道科技 腾讯系独角兽明略科技,冲刺港股

《不惧老去:哲学伦理学视角下的老年关切》

作者: 张容南

版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大学问 2024年5月

张容南: 对,比如前几年的贺建奎的基因编辑婴儿事件,全世界都对他敢去做这么一个实验非常的愕然。他说他剪辑的基因可以让这个孩子不会感染艾滋病,但一些报道也指出,孩子更易患有其他的疾病,比如说患流感的风险会增加。所以人类对基因又有多少的了解呢?你认为你是破解了这一部分信息,但事实上可能背后的多米诺骨牌打开的效应你是预料不到的。就目前来看,这些技术的安全性可能还是要打问号的,而且它给人类带来的是净收益还是高风险收益?这也是要再去思考的问题。

松木: 一方面科技的发展,让社会资源或者是医疗资源加深资源分配的不公正问题;另一方面,一些过于前沿的科技,又在颠覆我们已有的伦理。你的这本书从伦理学的角度探讨了相关问题,不仅是死亡,还有整个的老去的话题。

张容南: 书中涉及的这些问题展现的是今天的人所面临的处境,这是一个高度技术化的处境。以前的人可能对于衰老、对于疾病是无能为力的,但今天的人会觉得好像很多事情技术都可以克服。但与此同时,技术还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强大。所以技术会给你幻觉,尤其对一些很富有的人,(除了长生不老)已经没有其他的东西可以吸引他们了。

书知道科技 腾讯系独角兽明略科技,冲刺港股

电影《飞越老人院》剧照。

如果生命可以无限延长,也就没有什么事是重要的了

小熊: 也就是说财富和技术让人类的自我变大了,觉得死亡这件事是可以被控制的了,那么人类为什么要追求永生?

张容南: 我猜测可能因为这些人在现实里享有了太多的好处,权力也好,名利也好,不愿意放弃。另外就是他们觉得生命太短暂了,还没有去尝试所有好的东西,所以总想活得更长一点。但是活得更长跟永生是两码事,有很多哲学家讨论过永生的问题。比如道德哲学家伯纳德·威廉斯专门写过一个故事,有个歌剧女王,她父亲做的药水喝一次可以多活300年。结果300年后问她还喝不喝药,她不喝了。你想想看,如果一个人的生命是无限延长的,那也就意味着她做的所有事情都是可以重复。

有个很好看的电影叫《土拨鼠之日》,里面的男主角就是不断重复度日。如果所有的事情都是可以重复的,生命中也就没有什么事是重要的,重要性和意义都会被抹平。按照威廉斯的话说,人会陷入到无尽的无聊中。另一方面我也在对哲学家关于永生的反驳进行反思,比如如果未来的技术让我们不断有新的体验,是不是还会陷入这样的无聊中,但我觉得(摆脱无聊)还是挺难的。

松木: 可能大家更多的是想要追求那个不变的快乐,或者就是一些欲望的东西,或许人们对这个有执念,而不是说对长寿本身。从上古时代或者古典时代到今天,一直有很多故事都描述了关于永生的噩梦,比如希腊神话中有预言未来能力的女先知西比尔,被阿波罗赐予了1000年的寿命,却忘了向阿波罗祈求永葆青春,所以就一直衰老下去,最后不得不待在一个罐子里。还有一个动画片叫《葬送的芙莉莲》,里面有不同的族群,其中有一种是精灵,精灵的寿命比人类长很多,所以精灵对时间的感受跟人类是不一样的,对什么都淡淡的。所以我觉得人们对于死亡、长寿、永生还是有很多想象力的。

书知道科技 腾讯系独角兽明略科技,冲刺港股

电影《土拨鼠之日》剧照。

张容南: 还有一个电影叫《这个男人来自地球》,虚构了一个哈佛大学的教授,看上去也就三四十岁的样子,但已经从远古一直活到现在,他为了隐藏身份,过一段时间就要搬家。他和别人建立关系之后,就会看到自己的妻子和孩子老去死去,他也非常痛苦。我讲这个例子就是说,就算是你可以保持活力地活下去,除非你周围的人也是这样,否则还是会受制于这个平凡人的苦。

小熊: 我觉得它是一个向外求和向内求的区别,如果体验性的感受那就是一直向外求的。我每天做的很多事情就是不停的在重复,比如说我早上起来就要先练功,然后是诵经,晚上要打坐等等,我就是每天在这样的重复当中,好像才有可能积累下来一些东西,觉得生命在慢慢前行。

张容南: 现在人普遍的焦虑可能是两个方面的,一个就是风险变得更加不可预测,以前的生活方式或者是生命体验,现在可能变成了全新的,不再是父辈怎样我们也可以怎样,因为变化太快充满了不确定性;另外一个就是过度的比较。过度的与他人比较,也就是“内卷”。所以如果完全被外部世界拖着走,外面怎么变你就怎么去适应,其实你是适应不了的,所以你说的向内求可能也是一个方法,就是从内部找一个稳定的秩序。像斯多葛派的哲学家就是完全向内求,如果现在马上有人抓他要去砍头,他也会悠悠坐在那儿晒太阳。即便在我们看起来会危及生命的东西,在他看来都不会破坏内心的安稳,因为他的个人体验和宇宙秩序是合一的。对当代人来说,难就难在怎么在快速的、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面,去寻找一种内心的安定。

书知道科技 腾讯系独角兽明略科技,冲刺港股

电影《飞越老人院》剧照。

社会价值观太强调工作了

松木: 就像书中提到的,科技的高速发展让每个人的技能生命周期都大大缩短了。现代社会发生了一种逆转,技能和经验压倒性掌握在了子辈手里,我觉得我们跟父母辈是完全生活在不同的生命经验里。

张容南: 没错,美国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提出过一个说法叫前喻文化,就是农业社会当中因为你需要父辈的经验,所以他们的经验,他们的财富的传承使得他们有权威。但是现在变成后喻文化,其实父辈需要跟更年轻的一辈去学习,尤其是现在新的技术。在城市里,父辈的经验虽然是过时的,但财富还能用到,所以父母在子女面前还有一些话语权。但是在农村父辈连这个部分都没有,所以农村老人的处境是可想而知的。父母能够给孩子什么支持,间接决定了代际关系中你的地位,这是很现实的问题。

松木: 科技超速发展,导致老年人就很快就被抛下。有的时候,我妈跟我请教一些电脑或者手机的问题,我都会脑袋就嗡的一下,觉得怎么会有这样的问题冒出来。但是确确实实是对这些老年人,就是不会。

书知道科技 腾讯系独角兽明略科技,冲刺港股

电影《飞越老人院》剧照。

小熊: 我有大概四五年的经验,每天早上在天坛公园跟叔叔阿姨们混在一起,所以我知道他们大概讨论些什么,在想些什么。比如有一个阿姨她就会说,我想我儿子的时候,满大街的人看着都觉得像我儿子。可是她的儿子其实住得离她很近,只有想把孙子丢给她的时候会去看看他妈妈。还有一个阿姨,她女儿跟她一起住,但她会把手机拿给我问我怎么放大字号。包括我们再去看我们的下一代,好像大家变得越来越原子化。

张容南: 你观察到年轻人跟父母辈虽然很近,但是关系却不那么亲密。我自己也在思考这个问题,还包括他们为什么不愿意婚育,或者跟别人建立一种比较亲密的情感关系。我觉得一个因素是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当中太强调工作了,工作才肯定一个人的价值,工作才给一个人带来认可,然后带来财富和社会地位。如果工作太重要的话,那家庭就一定会被挤压。代际间的情感交流不是工具理性的事情,人和人的亲密联系是一种情感滋养,是让一个人在面对这个社会的时候,不管怎么变依然有底气去面对,不会害怕。我觉得这个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就是家庭怎么去抵御这种工具理性的侵蚀。

小熊: 所以我们不能只看社会对我们的要求和功能是什么,也要关注到精神世界的部分,不能只是跟着定下来的那个价值观去运转,不然我觉得会蛮糟糕的。

张容南: 这可能就是所谓人文的意义。人生就像坐滑梯一样,到了顶点一定会往下滑,你做的所有的社会性的、人文性的塑造与培育,无非就是去抵抗这个东西。哲学史上很少有人关注到老年的问题,因为哲学家总是关注那些具有标志性美感的事件,比如死亡。但老年就像波伏娃说的那样,是死亡之前那段说不清的、模糊的、好像没有什么可说的东西。儿童和老年经常会拿来做对比,因为他们都不被成年所重视,但波伏娃讲得很残酷,儿童有可能成为成年人,老年人却什么都不是,只是等待死亡的人。老人和女人都有非常强的他者性。这个社会给你贴了一个标签,不管你多么不愿意,你贴上这个标签之后,别人就会这么对待你,所以你的处境就是那样的。如果说这本书有意义的话,就在于把这些问题先呈现出来,然后让大家进一步的去思考。

书知道科技 腾讯系独角兽明略科技,冲刺港股

扫码可收听完整版节目

本期内容时间轴:

02:49 技术发展对“长生”的影响

04:03 新技术引起新的社会不公

07:00 人们开始重新选择“死亡”方式

09:12 什么是“好的死亡”

12:40 如何看待“安乐死”

14:18 人类为什么会追求“永生”

21:09 重复做一件事的意义

24:36 什么是好的老去

27:32 儒家对老年的看法

29:55 独生子女一代如何孝养

35:53 “工作至上”挤压了家庭

38:45 老年人的经验开始变得过时

42:03 老龄化不只是身体问题

45:12 老年人应该把资源让给年轻人吗?

48:08 人类社会长久以来的不公平

50:48 不被成年重视的儿童与老年

撰文/松木 小熊

编辑/刘亚光

校对/杨利

相关问答

5,故事书和科技书共有198本.你知道六(3_作业帮

[最佳回答]分析:因为科技书与其他两种书数量比是1:5,可知科技书占图书总数的1/6又故事书的数量占图书总数的3/4,可知故事书与科技书的总和占图书总数的3/4+1/...

应用题!学校图书馆,文艺书的本书比科技书多30本,当文艺书借...

[最佳回答]因为“文艺书的本书比科技书多30本”又有“当文艺书借出3/7,科技书借出2/5时,余下的文艺书与科技书的本书相等”所以,可知道“文艺书3/7比科技书2/5...

图书角有图书240本,其中1/2是故事书,1/3是科技书,科技书比故事书少多少?

240x(1/2-1/3)=240x1/6=40(本)240x(1/2-1/3)=240x1/6=40(本)

新华书店运来文艺书和科技书共3800本,其中文艺书的2/3和科...

设文艺书有X本,科技书有Y本。由题意列方程,XY=3800,2/3X=3/5Y。求解

《水知道答案》这本书讲的内容是真是假?

谢谢悟空诚邀!首先,我可以肯定地回答你:《水知道答案》这本书讲的内容是假的!连央视都曾出来辟谣,称其是“伪科学″!作者江本胜就是为了卖自己公司的“高能...谢...

...科技书的3分之4我会解方程就是不知道怎么设教教我谢谢_作业帮

[最佳回答]设一共有x本书,科技书是x本书的2/5倍为320式子应该会了吧故事书等于科技书的4/3倍这道回了以后还是不会方法一般就是求谁设谁作业帮用户2017-11-...

学校图书馆有故事书和科技树210本,故事书借出3分之1后,比科技书少10?

原来科技书是故事书的:1-3分之1=3分之2多10本故事书有:(210-10)÷(1+3分之2)=120(本)科技书有:210-120=90(本)原来科技书是故事书的:1-3分之1=3分之2多10本...

科技书比故事书少18本,故事书是科技书的3倍,科技了人有几本?故事书呢?

科技书18÷(3-1)=18÷2=9本故事书9+18=27本科技书18÷(3-1)=18÷2=9本故事书9+18=27本

4,科技书与其他两种书的比是一比五,故事】作业帮

[最佳回答]你的回答完美的解决了我的问题,谢谢!

1,小淘气看一本科技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1/6,第二天看了42页,...

[最佳回答]1.42/(2/7-1/6)=353(页)答:这本科技书一共有353页.2.2*9/2/(3+2)=1.8(小时)答:1.8小时可以相遇.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