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土科技:从军工到民用,从制造到服务 鸿道操作系统很重要
东土科技鸿道(Intewell)操作系统的正式发布,通过微秒级实时控制能力、跨领域适配性和自主可控技术栈,已在多个关键行业实现规模化应用,具体场景如下:
一、军工与高端装备领域
1. 智能装备与无人平台
- 军用外骨骼机器人:通过“大小脑融合”架构实现毫秒级响应,结合神经接口技术实现意念控制,提升士兵负重能力的同时缩短操作反应时间。
- 无人机协同作战:支持蜂群作战任务调度,利用TSN(时间敏感网络)技术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确保集群协同稳定性,已应用于某无人机自主飞行控制项目。
- 新型战机与舰船:深度嵌入歼-10C、歼-20等战机的飞控与航电系统,并行处理数千个实时任务;在舰船指控系统中实现多域互联通信与高速数据处理,支撑战术武器平台的精准控制。
2. 战场通信与指挥系统
- 自主可控通信网络:基于国产化芯片的军用交换机及TSN通信设备,在火箭军战术通信系统中达成微秒级时延控制,市占率超30%。
- 融合指挥平台:集成5G、TSN与边缘计算技术的一体化指挥系统,提升战场态势感知效率,例如飞讯系统实现跨兵种实时数据融合与战术指令分发。
二、工业制造与智能制造
1. 智能工厂与柔性生产
- 半导体封装:驱动AI模型同步处理100路摄像头数据,良品率提升至99.999%,并支持工艺程序运行环境的统一管理,打破国外垄断。
- 汽车焊接产线:采用自适应路径规划算法,换型时间从2小时缩短至10分钟,同时兼容ROS开源生态,推动机器人从单体智能迈向群体智能。
- 预测性维护:结合AUTBUS总线与工业AI技术,实现数据采集、分析与控制的闭环,例如在电熔镁砂熔炼系统中单吨能耗降低5.1%。
2. 智能建造与工程机械
- 智能建造专用工作站:提供实时丰富的数据采集和传输,支持施工过程数字化、运营管理数字化和建筑物数字化,已应用于多个智能建造项目。
- 数控机床:与精密数控头部企业合作完成国产化替代,满足高实时、高精度的CNC数控需求,推动加工精度从0.1mm提升至0.076mm。
三、智能交通与车路协同
1. 路侧基础设施
- AI交通服务器:内置鸿道操作系统与国产芯片,应用于北京城市副中心、雄安新区等交通路口,支持地磁数据处理、雷达数据处理、信号优化等功能,可加载数十种交通管控APP。
- 车路云一体化:通过TSN时间敏感网络实现路侧设备与自动驾驶车辆的微秒级通信,支撑智能网联汽车“中国方案”的落地。
2. 轨道交通
- 信号控制系统:应用于高铁、地铁等轨道交通领域,通过微秒级实时响应保障列车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同时支持跨线路的协同调度。
四、能源与电力领域
1. 电网自动化运维
- 智能巡检机器人:通过鸿道系统的边缘计算能力,实现电力设备的实时状态监测与故障预测,例如在西气东输工程中采用TSN芯片实现毫秒级数据传输,保障能源动脉安全。
- 新能源管理:在储能BMS电池管理系统中,通过AUTBUS总线技术实现电池组的精准控制与均衡管理,提升储能系统的效率与寿命。
2. 工业能源优化
- 冶金行业:在电熔镁砂熔炼系统中,结合AI动态调优算法,单吨能耗降低5.1%,同时支持远程工艺参数调整。
五、医疗健康与服务机器人
1. 医疗设备控制
- 微创手术机器人:集成工业精密控制算法,实现0.1mm定位精度,支持远程手术操作,已在多家三甲医院试点应用。
- 康复外骨骼:通过步态自适应算法,帮助帕金森患者训练效率提升50%,并支持个性化运动参数调整。
2. 服务机器人
- 仓储物流:在智能仓储场景中,鸿道系统支持多机器人集群协同,调度效率达到人工团队的15倍,同时兼容自然语言指令控制。
- 无人清扫车:通过群体智能协议栈实现路径规划与环境避障,覆盖面积提升3倍,已应用于机场、园区等场景。
六、农业与低空经济
1. 智慧农业
- 农业机器人:基于鸿道系统研发的农业机器人操作系统,支持精准植保、作物采摘等任务,例如在植保无人机中实现飞行路径与喷洒量的精确控制,作业效率提升40%。
- 农田监测:通过传感器网络与边缘计算,实时采集土壤湿度、光照强度等数据,辅助农业决策。
2. 低空经济
- 无人机集群:在物流配送、灾害救援等场景中,利用鸿道系统的分布式协同技术实现多无人机编队飞行,例如在城市物流中完成“最后一公里”配送。
- 低空飞行器控制:支持飞艇、无人直升机等设备的飞行控制与导航,保障复杂环境下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七、国际市场与数字基建
1. 海外项目落地
- 沙特NEOM新城:鸿道操作系统作为数字基建核心标准,承接朱拜勒工业城的数字化升级项目,首期订单金额达1.2亿美元,成为“一带一路”技术输出的典型案例。
- 墨西哥危化企业:在危化品生产场景中,通过鸿道系统的高安全性与实时性,实现设备状态的远程监控与应急响应。
2. 生态合作与标准制定
- 产业联盟:加入工业操作系统联盟,联合26家科研院所和企业推动技术标准统一;与华为、英特尔等头部企业共建工业互联网技术联盟,加速生态整合。
- 国际标准:主导制定AUTBUS国际标准及国内TSN通信规范,形成覆盖“芯片-系统-应用”的完整技术闭环。
技术价值与行业影响
鸿道操作系统通过软硬一体解决方案和低代码开发平台,显著降低了工业智能化的技术门槛。例如,在工业AI控制器场景中,开发周期从3天缩短至10分钟;在机器人领域,通过自然语言指令即可完成复杂任务编程,开发效率提升百倍。这种标准化、模块化的技术架构,正推动工业控制系统从“定制化”向“通用化”转型,为全球工业智能化提供“中国方案”。
从军工到民用,从制造到服务,鸿道操作系统的应用场景已渗透至国民经济的多个关键领域。随着其与AI大模型、数字孪生等技术的深度融合,未来将进一步赋能具身智能、智慧城市等新兴领域,成为驱动产业升级与全球化竞争的核心引擎。
历经30年研发 东土科技发布AI机器人操作系统
3月14日,东土科技接受了华夏基金、银华基金等30多家机构现场调研。东土科技介绍,2025年上半年会发布一款面向具身机器人的产品——AI机器人操作系统。该操作系统在降低电子架构成本和功耗方面有优势,通过大小脑融合的方案,能够把当前具身机器人电子架构的成本降低50%左右,功耗降低超过60%,将有力推动机器人从单体智能迈向群体智能,国产具身智能有望迎来新阶段。
公告显示,东土即将发布的AI机器人操作系统,核心源于公司自主研发的鸿道(Intewell)操作系统。鸿道(Intewell)工业操作系统完全自主可控,历经30年研发,每行代码都是自己编写,且通过了工信部电子五所源代码100%自主可控专业测试,拥有100%代码的自主知识产权。该系统具有高实时、虚拟化等技术优势,能够满足快速响应、高精度作业的应用需求,在工业领域可提供定制化服务。
就在此前一天,美国机器人公司Figure AI发布了一则人形机器人的视频引爆网络。视频中,工作人员向机器人询问“我能吃点东西吗”,机器人迟疑了几秒,然后熟练地将苹果递给了工作人员。视频的亮点即在于大脑+小脑融合。
Figure AI推出的名为Helix的新型人工智能系统,通过部署两个模型解决了VLM模型基础架构通用性强但响应速度较慢的问题,能够让人形机器人通过语音命令执行复杂的动作。这套被成为“端到端”的神经网络网络工作流程大致是:内部融合Open AI的大模型作为大脑,提供视觉推理和语言理解;Figure 01神经网络作为小脑,根据Open AI的大模型的判断做出一系列快速、低级、灵巧的机器人动作。Figure AI基于这一智能系统提出了全新的人形机器人规模化曲线,人形机器人未来面向不同场景的泛化任务处理能力将持续增强。
据了解,人形机器人的技术进步是一个基础模型、运动控制、传感等技术互相加强的过程。随着预训练大语言模型(LLMs)、视觉语言模型(VLMs)、视觉语言动作(VLAs)模型等技术快速迭代,人形机器人“大脑”加速成熟,对“小脑”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国金机械研报指出,“小脑”主要负责运动控制的落地,其技术路线上的高壁垒和复杂性,很难通过弯道超车实现突破,或成为人形机器人产业化的“卡脖子”环节,后续的重要性有望日渐提升。其指出,数控机床、半导体设备行业对运动控制系统要求较高,行业有很高进入门槛,能够实现国产替代突破的企业已在数控高阶算法、高精密伺服控制、实时操作系统等方面实现了技术突破,具有较强技术壁垒,有望在人形机器人“小脑”成长机会中抢占先机。
据东土科技2024年报披露,鸿道(Intewell)工业操作系统已经在半导体、机器人、数控机床等领域规模化应用。以数控机床行业为例,公司的方案满足高实时、高速高精、数控系统一体化等CNC数控系统最核心的需求。2024年鸿道(Intewell)操作系统已实现数控机床领域的商业应用,并与精密数控头部企业完成了国产化替代适配验证。精密数控机床是高端装备产业体系的根基,与头部企业的合作标志着东土科技在高端装备领域具备国产替代的技术实力与竞争力。而在,在机器人行业,公司的方案不仅成功实现国产替代,还显著提高了控制系统的确定性、高实时性、高可靠性,并通过显智控一体化的优势获得头部客户的高度认可。
在本次机构调研中,东土科技详解了AI机器人操作系统如何具备统一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具身机器人领域,鸿道(Intewell)工业操作系统采用微内核虚拟化架构,将具身机器人大脑和小脑融合,将多设备、多节点任务融合为统一架构下的AI系统和运动系统,提供软硬一体技术,达成低成本、低功耗、小体积目标,同时保障上层应用软件开发的迁移性,支持算力芯片虚拟化,让大模型运行和算力分配效率最大化。
在实时性上,鸿道(Intewell)工业操作系统通过工信部相关测试机构测试,能达到微秒级控制精度,在125微秒循环周期(业界严苛标准,甚至有50微秒测试标准)下稳定运行,能满足工业机器人、高端数控机床、手术机器人等高精度需求,且运用时间敏感网络(TSN)技术,确保设备间计算和通信的确定性,实现高精度运动。对于ROS框架,将其分为ROScontrol组件(控制相关)和其他部分,把ROScontrol运行在鸿道(Intewell)操作系统实时环境中,其他部分运行在非实时环境上,消息通信改为实时协议栈,使基于ROS生态开发的机器人功能能平滑移植,运动控制的实时性从百微秒、毫秒级提升到微秒级。
在降低开发门槛方面,提供一站式工具和拖拉拽式编程方式实现低代码编程,适配一般快速组建机器人应用和本体的厂家,也提供 C++等高级别开发模式,满足深度专业机器人厂家的需求。在算力方面,提供分布式协同方案,未来工厂中各机器人节点可共同贡献算力,实现算力利用率最大化,类似边缘计算模式,助力从单体智能迈向群体智能发展。通过适配大模型框架和大模型生态方式,即融合“大脑”,支撑机器人的单体和群体智能化训练及持续优化。
调研最后,公司表示,智能控制系统和工业操作系统拥有几百亿级的市场空间,从公司定位看,预计未来2-3年左右新业务收入占比达到一半左右。未来公司的主要收入会来源于新业务,工业操作系统业务在2025年预计将维持高增长态势。
相关问答
东土科技是专精特新企业?
东土科技不是专精特新企业,申报了没有进入选名单。北京东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工业互联网技术创新引领者,制定了中国工业网络通信国家标准,是福布斯与世...
东土科技宜昌工业园占地面积?
东土科技是中国唯一专注于工业互联网技术及产业的上市公司,致力于中国工业互联网平台技术的研究,用工业互联网技术创新各行业解决方案,应用于智慧工业、智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