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科技人员 2025年“云岭最美科技人”获选人揭晓!他们是……

用户投稿 13 0

2025年“云岭最美科技人”获选人揭晓!他们是……

来源:【春城晚报-开屏新闻】

实验科技人员 2025年“云岭最美科技人”获选人揭晓!他们是……

实验科技人员 2025年“云岭最美科技人”获选人揭晓!他们是……

5月29日,2025年“云岭最美科技人”在昆明发布,获选的10位“云岭最美科技人”来自不同科研领域,他们以卓越的科研成果为云南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实验科技人员 2025年“云岭最美科技人”获选人揭晓!他们是……

于黎

云南大学省部共建云南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二级研究员

获选事迹

致力于生物多样性的重大科学理论创新研究,立足云南丰富的动物资源,通过多学科交叉和多研究手段整合,多维度阐释中国西南地区重要动物类群系统演化及适应机制。研究成果有效推动生物多样性演变机制及生物资源持续利用的分子基础研究,对加强物种监测、种群保护带来重要积极意义,入选2023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

国内首次开展的滇金丝猴种群数量全境同步动态监测项目,参编形成《滇金丝猴保护绿皮书》。

廖国阳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二级研究员

获选事迹

致力于疫苗工艺研究和新产品研发,成功研发了全球首个Sabin IPV(单苗),获得一类新药证书和生产文号。疫苗上市后打破国外疫苗垄断,使进口IPV的价格从198元降到35元,每年为我国减少15.9亿元的支出,社会价值显著。

其研究在解决危害人类的重大传染病创新疫苗研发的关键科学问题上取得重大成就,受到世界卫生组织(WHO)的高度赞扬。

李建军

云南国钛金属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正高级工程师

获选事迹

长期从事冶金及化工生产,是我国钛产业发展的领军人物,实现了我国大型沸腾氯化法钛白粉生产技术的从无到有,促进了海绵钛生产技术的从有到优。主持的1万吨级海绵钛项目实现航空航天级产品稳定量产,填补国内高端海绵钛生产空白。

2020年牵头引进我国首条3万吨转子级海绵钛生产线。2024年5月,公司产能达8万吨/年,位居世界第一,被福布斯评为全球新晋独角兽企业。

郑萍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二级研究员

获选事迹

带领研究团队首次建立树鼩精原干细胞系,并利用该干细胞系解决树鼩基因操作的国际难题,获得世界首只转基因树鼩,为树鼩疾病动物模型的研发奠定关键技术平台。鉴定了多个调控多能干细胞基因组稳定性的关键因子,为鉴定和制备安全的人多能干细胞提供理论基础。

利用单细胞分析技术,对猴着床前后的早期胚胎发育进行系统研究,绘制了首个详尽的猕猴早期胚胎发育转录图谱。

唐圣果

云南循环农业产业研究院院长、副研究员

获选事迹

全职入驻普洱,成立云南循环农业产业研究院,聚焦服务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现代化发展需求。选育“澜沧黑猪”新种质1个;推动湖羊养殖项目落户澜沧,生产产值达1.1亿元;建成辣椒、生猪、茶叶、水稻、水产等产业示范基地56个,带动6.8万种养殖户增收。

推进东南亚“一带一路”产业科技合作。促成理想华莱等科技企业在云南投资签约,合计总产值达14.7亿元,创税4500万元。引进八马茶业和当地企业共同打造“景迈山茶”区域公共品牌,实现总销售额5.2亿元。

李晓琴

昆明理工大学教授、云南省抗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

获选事迹

致力于新型建筑材料在土木工程领域的应用研究,综合运用多学科交叉手段,系统探究荷载条件和损伤状态相关的材料本构关系等,成功取得多项原创性理论、发明和实践成果。

作为主要起草人参与编写2部云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围绕工业副产磷石膏固废利用开展了系列研究。这些研究成果对破解固废污染难题、创新低碳技术标准以及建筑行业规范化发展等起到推动作用。

赵一鹤

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研究员、云南省科技特派员

获选事迹

围绕竹资源培育及高效利用开展试验研究与示范推广,攻克了甜笋产业的关键技术瓶颈,制订地方标准,构建关键技术体系,使甜笋的年采笋期延长至8个月,亩产量从数十公斤提升至数百公斤。

登记植物新品种4个、省级审定良种9个,制定标准10项。积极服务昭通等州(市)50余个县(区)的竹产业,主办培训班70余期,培训林农8000余人次,推广新技术19项,建成示范林13万余亩,累计效益42.7亿元,带动1万余名群众增收。

彭巨擘

云南锡铟实验室主任、正高级工程师

获选事迹

长期聚焦锡铟领域应用基础研究及成果转化,近三年推进云锡立项实施科技项目300余项,锡铟材料基因工程成果6N高纯铟等产品新增产值超10亿元。牵头实施锡铟砷全产业链重大科技专项,开发新产品4种,带动新增产值超1.2亿元,项目成果行业领先。

积极推动筹建“云南锡铟实验室”并获批建设,策划实施我省首个应用基础研究企业联合专项,组建云南首批锡铟产业创新联合体。发挥龙头企业作用,促进应用基础研究与产业化对接融通。

余选礼

德宏州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正高级农艺师

获选事迹

余选礼长期从事水稻科研推广工作,带领团队选育10个通过云南省审定的优质软米水稻品种,引进筛选出5个适宜当地主推的优质杂交稻,累计在德宏州推广示范425万亩,实现新增优质稻谷19.65万吨,新增产值4.85亿元。为德宏州水稻安全生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出积极贡献。

获各级科技成果奖12项、国家专利4项,制定技术标准8部。在示范点芒市风平镇坝么村组织实施稻田养鱼示范,推广了水稻机插秧、稻田科学养殖等节本增效技术,促进稻鱼亩产值达3318元,较单一种植水稻亩增收1441元,是当地百姓心中增收致富的“引路人”。

熊磊

云南中医药大学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主任委员

获选事迹

从事中医儿科医学教研41年,致力于中医芳香疗法应用基础研究,创建云南省中医治未病理论应用研究创新团队,主编国内首部《芳香中药学》专著,开发芳香系列产品,相关成果荣获2022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23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投身科学普及,创建“金樱子”志愿服务团队,建立“佑幼”微信群,开设“佑儿熊”公众号,发布科普文章580余篇。出版国内首套《亲子共读•中医文化启蒙绘本》,入选“2021中医药年度科研科普人物”。

开屏新闻记者 杨质高 文 周明佳 摄

一审 资渔

责任编辑 吕世成 陈洁

责任校对 易科彦

主编 武熙智

终审 编委 李荣

本文来自【春城晚报-开屏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这位93岁的最美科技工作者说:只要国家需要,我会尽力而为

自2017年

每年5月30日被设立为

“全国科技工作者日”起

每年的今天

为了弘扬科学家精神

全国学会、地方科协、基层组织

都会组织各式活动致敬科技工作者

今天

“水科学大讲堂”

也有幸邀请到了

最美科技工作者

中国工程院院士

水工结构专家

陈厚群

做客直播间

以“我在科研工作中的感悟”为主题

与网民进行交流分享

实验科技人员 2025年“云岭最美科技人”获选人揭晓!他们是……

陈厚群院士

长期结合中国重大工程建设项目、

国家科技及攻关任务

从事水利水电、火电、石化等

大型工程结构与设备抗震试验、

理论分析、原型强震观测等研究

2020年12月

他被中央宣传部、中国科协等6部门

授予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

2024年被国家文物局、水利部评为

“共和国水利故事讲述人”

“边干边学,在干中学,

从战争中学习战争”

1958年

从苏联学成归来的陈厚群

带着满腔热情投入到新中国的建设中

1959年

广东省河源县新丰江水库蓄水后

频繁发生地震

这是当时国内首次遇到水库地震问题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决定建立抗震研究组

指定由陈厚群负责筹建

并要求

立即结合新丰江大坝

的抗震加固开展研究

从此

陈厚群就和水工抗震结下了不解之缘

实验科技人员 2025年“云岭最美科技人”获选人揭晓!他们是……

据陈厚群介绍

当时我国对大坝抗震研究还很少

也并无大坝的抗震设计规范

抗震设计主要沿用美国或苏联的拟静力法

“高拱坝的抗震安全研究

涉及到众多交叉学科的复杂因素,

无论是在清华还是在苏联求学期间,

我都没有专门学习过这方面知识,

所以当时感到很困难,

也很焦虑。

面对国家需要

陈厚群选择迎难而上

本着“边干边学,在干中学,

从战争中学习战争”的精神

恶补相关知识

千方百计向有关人员请教学习

以求能尽快入门

此后

陈厚群和团队成员

针对新丰江水库地震开展的相关研究

开启了我国

系统研究大坝抗震安全的先河

亲历了

我国大坝抗震研究从启蒙到追赶

从跟跑到并跑

再到某些方面

可以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的全过程

“工程院院士

是新的使命和更大的责任”

1995年

63岁的陈厚群

本以为即将告别自己的科研生涯

一个电话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电话里,

我得知了自己当选

中国工程院院士的消息。

这对我来说,

意味着新的使命和更大的责任。

陈厚群回忆道

南水北调工程是解决

我国北方水资源短缺问题的

重大战略工程

2011年

年逾八旬的陈厚群

勇挑南水北调工程

建委会专家委主任的重任

多次带领专家团队走访工程现场

进行质量检查和技术指导

保障南水北调工程的高质量建设

确保一泓清水向北流

2012年

陈厚群又担任三峡工程

质量检查专家组组长

数十次带领专家组深入工程现场

提出数百条建议

为三峡工程安全高效建设与运行殚精竭虑

这位耄耋老人

说起自己近70年的

水工抗震科学研究经历

全然不提曾经的荣誉和成就

而是非常谦虚

“我只是在一个很小的、很平凡的岗位上,

进行一线工作的普通科技工作者,

一个平凡的共产党员。

我觉得

自己能做到的和已经做到的还是非常少,

还有很遗憾的,

所以虽然已是‘90’后了,

但只要国家需要,

我力所能及的,

我都会尽力而为。”

让我们向陈厚群院士致敬!

向所有科技工作者致敬!

实验科技人员 2025年“云岭最美科技人”获选人揭晓!他们是……

文案 | 罗景月 孟京

审核 | 陈锐

监制 | 樊弋滋

责编 | 罗景月

校对 | 王子月

相关问答

中国十大科技人物是哪些?

1、潘建伟潘建伟,男,汉族,1970年3月生,浙江东阳人,物理学家,教授,博士生导师,2005年8月加入九三学社。2019年1月31日,美国科学促进会宣布,中国科学技...5.沈...

世界知名华人实验原子物理学家?

钱绍钧(1934.10-),实验原子核物理学家。浙江省平湖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科技委常任委员、研究员。2020年1月16日,核工业功勋榜发布,钱绍钧因作为技...

【某实验小学科技小组中有九分之五是男生,女生有24人.一共有...

[最佳回答]九分之五是男生也就是说九分之四是女生,用女生的人数除以女生所占的百分率就是总的人数,即24/4/9=54,就是全班人数为54人九分之五是男生也就是说九...

科技达人是啥意思?

意思是专注于某个领域,学习基础知识,多多了解科技发展动态,最好用竞赛来检验自己是否学得牢固,然后逐步深入,多思考,多观察。科技不代表发明,掌握很多科学...

南方科技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师资怎样?

师资非常好。南方科技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地处深圳西丽湖国际科教城,与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大学、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为邻。学校是深圳市南山区公办九年一...

00后十大优秀青年事迹科技方面?

邵子衿男,汉族,2007年3月生,浙江省衢州市实验学校六年级学生。学校里,他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热心帮助同学,是大家学习进步的好帮手。生活中,他是爱创新...

上海未来科技和尚德实验哪个更好?

尚德实验学校更好些,尚德是浦东第二梯队的学校,从目前统考的成绩来看,居于浦东中上水平。从尚德公布的数据和浦东教委公布的数据来看,尚德的入学率要好于未来...

中科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国家最高科技奖...

[最佳回答]感动中国孙家栋的事迹体现了,生命的价值在于创造和奉献.生命的价值靠行动实现: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小事做起,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干好本职工作是...

万柏林区科技实验小学怎么样?

不错的学校科技实验小学校园风景迷人,学习氛围浓厚,管理制度把控严格,具有深厚办学底蕴,出色的办学资质。在各位老师和学生的奋斗下,致力将我校打造成积极...

研究人员是什么职业?

一般是指利用科研手段和装备,为了认识客观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运动规律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实验、试制等一系列的活动,为创造发明新产品和新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