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大国粮仓:多个黑科技升级“储粮能力”
图为中储粮粮库智能气调技术体系中的氮气气调装置。中储粮供图
图为中储粮粮库智能气调技术体系中的氮气气调装置。中储粮供图
中新网北京10月18日电(记者 周锐)中储粮第三届公众开放日18日在京举行。在此次开放日上,中储粮向公众展示了其如何深耕储粮科技创新,落实“藏粮于技”战略。
据介绍,目前,中储粮系统已基本形成北方以低温(准低温)储粮为主、南方以控温和气调储粮为主的技术体系架构,中央储备粮科技储粮覆盖率超过98%。中央储备粮宜存率从公司成立之初60%快速提高并稳定在95%以上。中央储备粮的综合储存损耗率从2%以上降至1%以内
在此次开放日上,多个储粮“黑科技”悉数亮相。
在开放日上,中储粮演示如何远程监测粮食储备情况。 周锐 摄
首先是内环流控温技术:夏季时,当仓温达到设定温度时,系统自动启动,将粮堆内的冷源输送到仓内空间,达到降低仓温、仓湿和表层粮食温度的目的,仓温控制在25℃、仓湿降低到35%以下,表层粮温控制在25℃以下,实现了准低温绿色储粮。
其次是粮仓智能通风技术:粮仓智能通风技术是依据实时准确的粮情数据与气象信息,参照智能通风数学模型及参数化的通风条件,智能选择通风模式,精准捕捉通风时机,自动开关通风窗、通风道和通风机设备设施,实现降温通风、排积热通风、保水通风、自然通风等不同目的的通风作业。
在通风作业时,操作人员只需在电脑上设置通风目标值,系统内置的专家系统就会自动判断是否通风,并发出信号控制现场通风设施设备来实现智能通风作业,直至通风结束。
这一技术能够有效避免无效、有害、失水通风,极大降低能耗与劳动强度,降低损耗,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准低温绿色储粮的特点。
其三是智能气调技术。智能气调储粮技术是氮气气调储粮及智能控制系统的综合,根据粮堆中害虫种类及数量,结合粮温与仓房气密性情况,自动确认充气工艺及目标浓度,并自动开启制氮机等相关设备,通过上充下强排与气囊浓度维持工艺,对粮食进行气调防治及保鲜储藏。粮堆氮气达到目标浓度时,系统自动关闭,粮堆进行密闭储藏。从而达到杀虫、抑霉、绿色保质储藏的目的。
粮仓会根据充氮目的的不同来确定充入氮气的浓度,98%氮气浓度达到杀虫,95%氮气浓度达到防虫,90%氮气浓度达到保鲜储粮。这一技术让粮仓管理者可以在不使用任何化学药剂,无毒、无害、无污染的情况下,以绿色环保的方式保证了粮食储存和食用品质安全。
温度场云图技术也是黑科技之一。据介绍,温度场云图技术是利用计算机软件对粮堆中温度、湿度场等进行采集并进行多场耦合分析,通过计算机语言绘制可视化的“粮情动态云图”,结合仓型特征、储粮特性、区域环境等物理印记和信息印记进行云图指纹化处理,自动分析即时及历史粮情云图中的斗、箕、长线、季节线的特征分布,分析和预测预报储粮状态及变化,判断储粮的数量、质量的安全状态,为实现储粮安全数量过程监控和质量安全管理,提供有效技术支持和工具服务。具有实时监控预警、直观云图呈现、数据可追溯的技术特点。(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智慧“千里眼” 储粮“黑科技”
库区内巨大的浅圆仓高高耸立。 邓安祺 摄
清晨,在湛江市粮食储备中心库(以下简称“中心库”)临港库区内,满载小麦的货柜车络绎不绝,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经过检验定级、过磅称重的小麦如金色瀑布般流入卸粮坑内,作业现场一片繁忙景象……
临港库区的仓储负责人守候在旁,时不时举起对讲机指挥调度,他的工作服早已被暑气蒸得湿透。“现在还不算热,再过一段时间就是夏粮入库的高峰期了,粮食人的挑战才刚开始。”高温不仅考验着粮食人的意志和耐力,更考验着粮仓的储存条件。
机械化助力粮食“丝滑”入仓,借力科技“气”死虫害,“千里眼”监控织就粮仓防护网……近年来,湛江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大力推广智慧化储粮技术,多措并举推进节粮减损。从2024年底的粮食抽检结果看,全市粮食质量指标、储存指标均合格,粮食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达到了100%。
●邓安祺 彭伟彪
机械化助力
粮食不落地全在“线”上跑
“现在收粮季可省心多了,从卡车卸货到粮食进仓,全程机械化。”跟随临港库区仓储负责人的脚步,笔者深入粮食库区一探究竟,看看“一粒粮”是如何“自动”进仓入库的。
走进中心库临港库区,现代化的仓储设施让人眼前一亮:一排排形似集装箱的平房仓整齐排列,一幢幢巨大的浅圆仓高高耸立,仓顶分布着多条输送连廊,承担着粮食输送等功能。转角处,一座10层楼高的白色建筑分外醒目——这是输送粮食的工作塔。
据了解,浅圆仓作为我国近年来大力发展的一种新仓型,粮食入库要经过许多作业环节,其进仓系统主要包括卸粮坑、垂直提升、仓顶水平输送、除尘系统、粮食清理机械设备以及仓内降破碎等关键组件。当浅圆仓数量较多时,通常会配备工作塔,工作塔内配备了垂直提升、清理、除尘等必要设备。
这些设备由设在工作塔二楼的中控室通过PLC系统集中连锁控制,确保全流程精准协同,全自动机电设备高效运转,两个卸粮坑可根据需求灵活切换,将粮食输送至两组浅圆仓中任意一座仓内,实现入粮全程机械化作业。
“在这里,粮食都是‘搭乘电梯’入库的。”工作人员介绍说,一块方形大坑,上面盖着一块块网格镂空的钢格栅,当粮食卸载至卸粮坑后,通过中控室电脑连锁遥控开启粮食进仓流程,粮食经磁选、过筛、除杂、降尘处理后,粮流乘坐“垂直电梯”——斗提机、“自动扶梯”——皮带输送机运送到指定仓房储藏。
跟随粮食的运输轨迹,我们也搭乘专用梯来到了工作塔的7楼。一台台蓝灰色的机械设备让人感觉宛如置身一个大型的机械工厂。“正是有了机械化和自动化,生产效率得以大大提高,平常多一些流汗保养优化机械,入库就会减少几分艰辛抢修设备。”工作人员如是说。
在各种输送管道间穿梭,我们来到了连廊的尽头。“你恐高吗,不害怕的话,可以到外面走走。”为了与粮仓更加亲密接触,笔者跟随工作人员来到了近10层楼高的仓顶。
尖尖的仓顶侧面架设着钢梯,我们需要顺着梯子缓缓下到查粮口。尽管行进时握紧了扶手,往下走的时候,钢板仍在脚下微微震颤,耳旁风声呼啸而过,让人有些心惊胆颤,而这些场景都是对于“守粮人”来说却是稀松平常。
站在仓顶,极目远眺,整个库区尽收眼底,接下来,入库的粮食该如何保管?我们继续在粮仓里头寻找着答案……
黑科技“锁鲜”
夏季高温粮食也能“冻龄”
进到仓内,一股谷物特有的香醇扑面而来。粮仓外是近30℃的高温天气,而粮仓内却十分凉爽。仓储负责人介绍说,湛江位于高温高湿地区,高温时间长,对储粮安全威胁较大。安全储粮控制温度、湿度是关键。
如果仓库内温度过高,粮食会发热生虫;湿度过大,会霉变;湿度过低,粮食水分减量又会产生损耗。如何将粮温控制在15℃至20℃,湿度控制在60%至80%,中心库自有妙招。
在冬季气温较低的夜晚,中心库通过应用低能耗小功率轴流风机通风,使原粮感受自然风的吹拂,平均粮温能降到18℃左右,最低粮温达到13℃。通过控制粮堆温湿度等抑制虫害措施,达到了准低温储藏的效果,真正做到节能增效,确保储粮品质良好。
“但是现在天气热了起来,我们准备上另一款‘黑科技’了。”话音刚落,几名工作人员推着一台大型机器走了过来,这就是被“粮食人”称为“移动空调”的谷物冷却机。
谷物冷却机主要是靠内置的通风机将产生的干冷空气压入仓内,仓内的热空气流经排气口排出仓外,实际上相当于一次机械通风,具有稳定性和可控性的特点。
控温除湿储存固然重要,粮仓防虫的门道也颇有讲究。探访中我们发现,在仓房底部装着一条条不锈钢管子。“可别小看这些‘毛细血管’,现在靠它们往粮堆里灌‘仙气’,把虫子全给治服帖了。”工作人员比划着说。
原来这些管子连着的是制氮机房,就跟医院输氧似的,只不过往粮仓里送的是能憋死虫子的氮气。氮气,常被用作保护气体,比如填充到薯片包装袋中,防止变质,在这里却成了杀虫利器。
“作为一种经济有效的绿色储粮技术,氮气气调储粮与传统的磷化氢熏蒸杀虫方式有所不同。”随着工作人员在智能平台上下达指令,制氮设备立刻通过气调管道向粮仓内输送氮气。氮气充至98%以上浓度时,不仅能“气”死害虫,接近无氧的环境也可以保障粮食鲜度、提升保管品质。
据了解,目前在湛江已有3个库区应用氮气气调储粮技术,应用气调技术仓容达到35.85万吨。接下来,湛江还计划在广东省湛江北站国家粮食储备中转库开展二氧化碳气调试点工作。
相较于氮气,35%以上浓度的二氧化碳保持15天即可使粮堆内储粮害虫(卵)细胞酸中毒死亡和新陈代谢受到抑制短时间内死亡,更高的二氧化碳浓度可以在更短时间内使害虫死亡。
当氮气在粮仓里悄然筑起“保鲜膜”时,这些科技手段产生的海量数据,正通过密密麻麻的传感器实时回传到监控中心——粮堆内每粒谷物的状态变化,此刻都清晰展现在指挥大厅的电子巨幕上。
大数据“值守”
再小的虫子也无所遁形
从粮仓出来,走进中心库的信息化会议室,一块电子大屏幕映入眼帘。库区的每一个仓房,仓房内的每一粒粮食,温湿度的变化如何?是否发生虫害?是否进行通风、控温等作业……这些在智能仓储管理平台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你看这个粮温曲线,波动不大,远低于仓温和气温,这是我们‘粮食人’最想要看到的曲线。”仓储负责人指着屏幕介绍,粮仓内藏着智能化监测的“秘密武器”:粮面30厘米以下埋着测温电缆,通过这些传感器可以将实时数据传输至后台系统,在电脑前就能远程查看粮食温度、湿度等。
画面切换到P1-2仓的实时景象,一些小白点不时在镜头前晃过。
“这是小虫子吗?”笔者发出疑问。
“不,这些只是粉尘。”仓储负责人解释说,因为这个仓刚刚完成入库,高清摄像头下,就连这种谷物的粉尘都无所遁形,如果是虫子,他们也能很快辨认出来。粮仓内的全方位监控系统让每颗粮食都“粒粒在目”。
“通过大数据平台实时监控,在办公室即可掌握粮仓温湿度变化趋势。”技术人员演示系统时介绍,当粮堆出现异常温度波动,系统自动预警粮情异常。保管员可精准定位问题区域,现场排查后进行定向处理,“这种实时动态监测大大降低了人力监督成本。”
近年来,得益于湛江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不断推进粮食信息化建设,目前各大库区只需要通过智能仓储管理平台,可以实时监测温度、湿度等数据,实现远程实时监控粮库仓内、仓外实况,成为名副其实的粮库管理“千里眼”。
机械通风、谷物冷却、氮气杀虫、计算机粮情检测……一项项新型储粮科技正在助力湛江粮仓实现由传统保粮方式逐步向技术化科学化迈进,由常规储粮向准低温储粮发展,确保每一粒粮食“看得见、管得住”,用满满科技力让粮食“住上放心房”,全力守护“无形良田”。
相关问答
河南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怎么样?设有哪些专业?申请方
[回答]~接下来我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我们河南工业大学的电气工程学院开设的专业以及研究情况专业设置: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