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馆周记 不太可能有行星的地方,偏偏就真香了|顶尖科学家周记

用户投稿 15 0

不太可能有行星的地方,偏偏就真香了|顶尖科学家周记

北京科技馆周记 不太可能有行星的地方,偏偏就真香了|顶尖科学家周记

在刚刚过去的周末,全球建筑规模最大的天文馆——上海天文馆正式开馆。作为开馆重磅活动之一,17号下午,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上海中心与上海科技馆共同举办“‘飞向无尽的宇宙’——天文高端国际会议”,邀请诺奖科学家、中科院院士等国内外学界大咖分享天文前沿话题。

星空浩瀚,探索不止。顶尖科学家们在顶尖天文馆里都聊了哪些“天”?由长三角之声与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上海中心联合推出的系列短音频《顶尖科学家周记》本周带来“飞向无尽的宇宙”天文高端国际会议特辑,一起来听 ↓

记录时间 :2021年7月13日-7月19日

科学坐标 :宇宙膨胀、行星多样性、天文学

北京科技馆周记 不太可能有行星的地方,偏偏就真香了|顶尖科学家周记

宇宙膨胀

北京科技馆周记 不太可能有行星的地方,偏偏就真香了|顶尖科学家周记

如果要问全球70多亿人有什么共通之处,也许就是对茫茫太空的好奇了。过去一周,人类宇宙探索之路又有新进展:天上,“祝融号”火星车行驶里程突破一华里,三名中国航天员进驻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满一个月;地上,嫦娥五号任务首批月球样品发放,木星X射线极光之谜破解,以及全球建筑规模最大的天文馆——上海天文馆(上海科技馆分馆)7月17号正式开馆。

北京科技馆周记 不太可能有行星的地方,偏偏就真香了|顶尖科学家周记

航拍上海天文馆 图 | 视觉中国

作为上海天文馆开馆的重磅活动之一,17号下午,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上海中心与上海科技馆共同举办“‘飞向无尽的宇宙’——天文高端国际会议”,邀请诺奖科学家、中科院院士等国内外学界大咖围绕天文前沿话题展开分享。

会上,20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会员亚当·里斯带来了关于宇宙膨胀测量的最新研究。当年,正是“通过观测遥远超新星发现宇宙的加速膨胀”,为他带来了诺贝尔奖。

北京科技馆周记 不太可能有行星的地方,偏偏就真香了|顶尖科学家周记

20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亚当·里斯 图 | WLF

亚当·里斯在17号的演讲中表示,他的研究团队在确定宇宙一直在膨胀后,便开始深入探索背后原因。他说,当下主流观点认为宇宙膨胀由暗能量造成,它占据了70%的宇宙成分,但对人类而言依旧神秘。

亚当·里斯:“我们缺乏详细或具体的对暗能量本质的理解,这是一个巨大的新研究领域,我鼓励大家参与其中,因为它非常吸引人,仍有重大问题亟待解决。”

亚当·里斯还透露,他的团队正采用最新方法,研究宇宙大爆炸后不久直至现在的所有宇宙微波背景,以真正理解宇宙的膨胀。

行星多样性

除了暗能量,不发光的行星也是近年天文领域的研究热点。201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会员迪迪埃·奎罗兹在这次会议上就介绍了团队的行星观测成果。

北京科技馆周记 不太可能有行星的地方,偏偏就真香了|顶尖科学家周记

“飞向无尽的宇宙”天文高端国际会议主旨演讲现场 迪迪埃·奎罗兹进行线上分享 图 | WLA上海中心

他们通过观测分析日食和行星凌日时恒星光谱的变化,获得了大量行星数据,并发现星球比想象中更多样化——行星大致上可以分为三大类,也就是类地行星、类似木星的气态行星以及液态或冰质行星,而其具体结构和组成成分却相当多样,如超级地球、迷你海王星以及超级海王星等。

迪迪埃·奎罗兹表示,对这一领域的探索还在持续深入:“现在我们有几项太空任务去尝试加深了解这种多样性,然后与太阳系中的行星进行对比。”

天文学

毫无疑问,亚当·里斯与迪迪埃·奎罗兹的研究为人类更好认识星空、了解宇宙做出了巨大贡献。有趣的是,在这次天文高端国际会议的圆桌环节,慧眼太空望远镜首席科学家、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粒子天体物理中心的张双南研究员指出,两位顶尖科学家能获得诺贝尔奖其实存在偶然。

北京科技馆周记 不太可能有行星的地方,偏偏就真香了|顶尖科学家周记

“飞向无尽的宇宙”天文高端国际会议圆桌讨论现场 张双南正在发言 图 | WLA上海中心

“里斯先生研究宇宙大爆炸膨胀过程中是如何减速的,结果意外地发现宇宙是加速膨胀的,获得了诺贝尔奖,所以是‘蒙’的。奎罗兹先生倒是一直研究太阳系之外的行星,但是他的研究饱受批评,研究的对象大家觉得不太可能有行星,结果他就发现那个地方有,所以也是‘蒙’的。天文学研究获得的诺奖,应该说绝大多数都是‘蒙’的,但是其中有一个前提,你要有像样的天文观测设备,你要坚持做下去,而且做的是重要的问题,总是会有重大的科学发现的。”

是的,要想“蒙”中诺奖,少不了探测设备的更新迭代,更离不开科学家们的坚持不懈。相信随着中国天眼、悟空、慧眼等先进探测设备投入使用,科学家们将获得更多观测成果,为我们进一步揭开宇宙的神秘面纱,展现天文之美。

—顶尖科学家周记 ·未完待续—

资料整理:卢晓羽、张睿改编:林思含、杨博雅(见习)主播:虹见监制:殷月萍、陈汶鑫

如何写好作文

有时我们过于把写作困难化了,感觉只有华丽的辞藻或者极其严谨的构思,极其生动的故事才能写好一篇文章。实际上我读了很多学者和文学大家出版的书和写的文章,都是很朴实很生活化的。并没有很多华丽的辞藻,反而是将平凡的的生活,世间百态以及自己周围的人的生活状态,再加上自己的真情实感,真实的展现出来,形成一篇文章,就可以了。真实叙事,将自己的生活真实感受表达出来就是一篇文章。

认真观察生活,可以发现有趣的事情无处不在。 外出在路边等红灯时,发现路上的行人表情各异,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路边的清洁工刚忙碌完站在树荫下乘凉,修路的工人忙着修路。旁边停放着一辆黄色的工程车。偶尔抬头看看天空,发现蓝色的天空中有着长长的“飞机拉线”。有形态各异的云朵,有的像憨态可掬的小动物,有的像爱心,有的像飞龙,在注意交通安全的前提下,拿起手机给云朵拍个照,就欣赏了天边的云。同样,多留意观察路边和公园的花草绿植,尽量记住常见花儿和植物的名字。春天有迎春、山桃、玉兰、紫藤花盛开,初夏有蔷薇和月季花盛开。六月荷花如凌波仙子开满池塘。七月紫薇和国槐会按期如约开放,八月桂花香,九月菊花,十月有芙蓉花、十一月水仙、十二月腊梅迎着雪花绽放。还有白蜡树、梧桐树、榕树和那些不知名的小草小花尽显大自然之美。

北京科技馆周记 不太可能有行星的地方,偏偏就真香了|顶尖科学家周记

记录生活,练笔从写日记和周记做起。 记得上初二时,语文老师让我们写日记,每天写一篇。我就每天坚持写一篇,把每天发生的有意思的事情或印象深刻的事情记录下来,从不间断。这样既锻炼了观察力,也锻炼了写作能力。记得我坚持了半年多时间,写的作文就经常被老师在其他班级读出来。另外,外出旅行参观博物馆、科技馆、动物馆都可以写下游记。篇幅不用太长,把自己的旅行见闻和真情实感写出来即可。还有每日发生的新闻,看到感受深的热点事件,也可以写上简单的评论。不积跬步,无以成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积土成山,积水成渊,聚沙成塔,这样日积月累,就可以积累到大量鲜活、生动和接地气的素材。

北京科技馆周记 不太可能有行星的地方,偏偏就真香了|顶尖科学家周记

另外,多阅读好书,让阅读成为写作灵感的来源。要想输出,必须得有输入 。古人说“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书,读好书,我国的四大名著《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是每个人都熟悉的,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理解水平,从阅读白话文逐渐升级为阅读原版,这样就会汲取到名著语言的营养,提升自己写作水平。经典书籍还包括沈从文的《边城》、史铁生的《地坛》、冯骥才的《神鞭》、《俗世奇人》等小说,老舍先生的《茶馆》、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冰心的诗集《繁星与春水》、肖复兴老师的散文,这些名家作品仔细阅读下来,会让阅读者的写作和认知水平有很大的提升,然后将读后感写下来,就可以形成不错的写作素材。还有好的报刊,都可以作为平时素材积累。

总之,不要把写作当成很高大上很难以完成的事情,多读好书,多观察和勤练笔是写好文章最重要的三个方法。做好这些,写作文就自然会变得言之有物,水到渠成。

相关问答

山西省科学技术馆附近有什么吃?

科技馆附近有1、柴门头啖汤国金中心店,2、姜虎东白丁,3、包包白专业牛肉面江北嘴店,4、好粥道速食·老砂锅,5、开县头碗菜江北嘴店,6、壹上千餐...科...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