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宸芯取得机芯以及热敏打印机专利,具有结构简单且便于拆装的机芯
金融界2025年5月17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厦门宸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机芯以及热敏打印机”的专利,授权公告号 CN222875592U,申请日期为2024年8月。
专利摘要显示,本申请涉及热敏打印机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机芯,包括包括基架、固定架、TPH组件、胶辊组件、弹力支架与弹性件,固定架可拆卸连接于基架的一侧,TPH组件的两端分别限位转动连接于基架以及固定架,且与基架、固定架之间可拆卸连接;基架与固定架上均开设有转动槽,胶辊组件的两端放置于转动槽内,弹力支架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基架以及固定架,且位于TPH组件背离胶辊组件的一侧,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接于弹力支架以及TPH组件;弹力支架上开设有限位槽,胶辊组件位于限位槽内,限位槽给予胶辊组件向TPH组件一侧的力,且弹力支架的一端与固定架限位转动连接。基于此,可具有结构简单且便于拆装的机芯。
天眼查资料显示,厦门宸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位于厦门市,是一家以从事研究和试验发展为主的企业。企业注册资本500万人民币。通过天眼查大数据分析,厦门宸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财产线索方面有商标信息9条,专利信息37条,此外企业还拥有行政许可9个。
本文源自金融界
星宸科技,背靠联发科,专注高性能SoC芯片,布局AI大年
星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星宸科技”)成立于2017年,是一家专注于高性能SoC芯片研发的高科技企业。公司主要产品应用于智能安防、智能车载、视频对讲等领域,并在新兴的AI领域也有布局完整的产品线,是国内产品线最丰富、业务布局最完善的厂商之一。

公司成立7年后,于2024年03月28日登录创业板,可谓神速。公司上市的时候拟募资30.46亿元,实际募集资金总额为6.81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募集资金净额为6.28亿元,缩水近24亿元,缩水77.6% 。
背后股东为联发科,公司无实际控制人,管理层持股,上市后新一轮股权激励,高管全为硕士。
星宸科技的控股股东是SigmaStar(开曼),其直接持有星宸科技28.79%的股份 ,为星宸科技的第一大股东。SigmaStar(开曼)由联发科间接持股100%,因此,星宸科技的控股股东是联发科,但是联发科无实际控制人 ,而且联发科出具了《关于不构成实际控制及不谋求星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控制权的承诺函》,星宸科技在问询回复函中也表示,由于公司任一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或最终权益持有人可实际支配的公司股份表决权均未过半,不足以对公司股东大会的决议产生决定性重大影响力等原因,所以公司无控股股东及实控人。
因此星宸科技也不存在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

其他股东持股比例较小。
厦门芯宸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与厦门耀宸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为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6.89%;
石誠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与Minos International Limited也为一致行动人,合计也持有6.89%;
星宸科技几个股东背后也都有联发科的影子 。例如,昆桥半导体、深圳昆宸等6家企业都由联发科间接持股,或通过委托资产管理公司投资。

由于公司无实际控制人,星宸科技的经营决策依赖于管理层,这要求管理层具备高度的专业性和独立性,以确保公司运营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公司的管理层也间接持有公司股票,其中董事长兼总经理林永育间接持有5181万股。

公司上市前有员工持股,通过9 个接股东的员工持股平台:厦门瀚宸、厦门耀宸、厦门旭顶、厦门芯宸、Elite Star、Treasure Star、Supreme Star、Auspicious Star、Perfect Star。
公司上市后做过一轮股权激励,以 2024 年 8 月 9 日为授予日,向符合授予条件的 221 名激励对象授予限制性股票 175.5676 万股,授予价格为 18.38 元/股。其中核心技术人员90%。

业绩考核触发最低值要求(2选1),以2023年为基数:
2024年营收增长10%,净利润增长10%
2025年营收增长20%,净利润增长20%
2026年营收增长30%,净利润增长30%
根据24年三季报,营业收入增速22.95%,净利润增速4.5%。第一期目标完成问题不大。
公司高管团队清一色硕士,管理团队年轻且优秀。

前五大客户非常集中,第一大客户23年同比下滑32%
公司的前五大客户非常集中,最近2年平均占比87%左右。
从最近5年的合作客户看,主要客户(标黄部分)都比较稳定,常年合作,23年部分客户没有公布暂时未知。
前五大客户的营收情况,基本就是公司的营收情况。只是从前五大客户看最近两年增速都是下降,22年同比降幅11.86%,营收20.4亿,23年同比降幅14%,营收17.58亿。

公司的第一大客户为芯智国际有限公司 ,占整体销售比较高,20年占比29%,21年占比37%,22年一度占到49%,23年下降到39%,降幅较大。从增速看21年最高,增速186%,直接从3.5亿做到小10亿 。从营收上,22年最高为11.6亿,增速已经平缓,只是到了23年,增速下降32%,营收不到8亿,下滑较为明显 。

21年为营收利润巅峰,安防和视频对话芯片逐年下降,24H1均有所回升,但安防芯片毛利率逐年下降,积极开发新品
从目前看,公司的产品主要是芯片,从适用场景看,主要分为:智能安防、视频对讲和智能车载。从业务占比来看,智能安防业务占比将近7成、视频对讲业务占比约2成、智能车载业务占比将近 1成。
利润占比也差不多这个比例,目前看车载芯片似乎发展不顺 ,23年营收1.87亿,同比减少17%,根据财报24H1,没有相关数据,没有产生利润。

简单分析一下占比最大的两个单品:智能安防类芯片和视频对讲类芯片 :

从智能安防看,21年因为营收巅峰,当年达到17亿营收 ,营收增速135%,应该是契合芯智国际的变化。此后的营收增速连年下滑,22年增速1%,23年增速下降17%到14.42亿。但是在24H1的时候增速有所恢复到11%,营收8.12亿。
整体看智能安防芯片的毛利率是处于下降的趋势 ,最高21年毛利率达到46%,此后一直下降,24H1毛利率为34%,下降了15个点。即使增速也不增利。
从是品牌对讲看,21年也是该产品的巅峰,达到6.75亿 ,此后一直下降,22年下降46%,23年下降7%,仅为3.42亿,比最高峰下降几乎一倍。唯一不一样的视频对讲芯片在24H1营收增速陡然增长71% ,到2.46亿,似乎有所好转。
从视频对讲的毛利率看,基本保持平稳在45% 左右,变化不大。

据公司互动易答复,安防类芯片最强劲的增长需求来自于消费领域。 在传统安防领域,目前需求来自于应急项目及水利水电项目。
消费类泛 C 端的比例在持续上升,增长速度快于 B端和 G 端。
第一,对于消费者而言,使用较为便捷,成本也不高,只需要一台手机就能远程看到家里情况,客户的需求在这种便利的设备布置以及较低 的运营成本下,得到了进一步的释放;
第二,安防的需求国内早于海外,因此在全球来看还有很多海外区域市场几乎为空白,这一部分的需求在使用便捷、低成本的基础下,将继续释放,而且能够维持很长一段时间;
视频对讲业务
业务线囊括了比较多的细分领域,其中占比较大的如楼宇对讲(含智能家居)、VOIP、USBCAM 都比较稳定,而机器人,不仅是扫地机器人,还包括工业用、服务等非人型的机器人,都有快速的增长。
车载
公司透过 tier1 与日本车企一直维持紧密合作关系,且近期合作规模有望扩大。因为公司在过去的合作中展现了高质量的 ISP 和 AI 能力,质量和成本优势也得到了认可,目前有新项目在进行,预计将在未来 2 年逐步体现 。
基于星宸科技SAC8542打造的CMS解决方案支持一拖一,一拖二设计。在一拖二方案中,一颗芯片同时处理两路2M@60fps图像时,端到端系统时延可以做到60ms(包含显示屏响应时间和图像传感器成像时间)以内,一拖一方案的时延甚至可以达到40ms以内,有效降低终端用户对驾驶安全隐患的担忧。即将推出的下一代芯片更是为CMS产品定制了专用的视频通路,芯片内的延时控制在17ms以内。
公司24年5月份与天瞳威视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双方将围绕ADAS智驾方向展开战略合作,推进极致性价比前视一体机以及行泊一体的落地和定点,携手推动智能汽车腰部和基座市场智驾量产迈向新阶段。
其他行业的进展:
扫地机器人:
在扫地机领域所需要用到的核心技术与安防、车载和视频对讲高度相似,因此对于公司而言,进入这个领域,投入产出比较高。但是在这个行业,公司进入市场的时间较晚,经过近两年的努力耕耘,已经取得头部品牌客户并开始批量出货,目前订单量正在释放,未来将有更多新项目、新客户导入,预计这部分业务将持续增长,争取领先的市场份额。公司比较有优势的是扫地机产品的需求正向视觉结合 AI 及 3D 感知技术快速发展,公司在视觉 AI 方面具备优势,在安防领域的 AI 能力已积累了良好的口碑,并有 3D 感知技术高度协同。
公司目前已可以提供高集成度的 SOC 解决方案,赋能智能机器人“芯”价值 。如公司自研的“All in One”AI SOC 芯片 SSU9386,采用视觉模组处理芯片+大核 CPU/IPU 芯片+MCU 芯片+音频算法处理芯片设计,四芯合一提供强大运算处理能力,能有效降低系统复杂度,减少研发及供应链成本,能够高效应对复杂多变的智能机器人应用场景。
星宸科技在各细分领域推出一系列新品,持续完善产品线布局:
在智慧车载领域 ,推出了极致性价比的独立Camera+AI场景芯片解决方案,以及极致性能、高效率ADAS智能感知计算芯片解决方案。
在AIoT领域 ,结合自身在CPU、IPU、MCU、PMU、ISP等领域的深厚积累,提出了多核异构、多传感融合、高能效算力智能机器人芯片解决方案,发布了SSU9383多传感融合All In One机器人SoC解决方案和SSU9386四芯合一产品。
在显示产品领域 ,正式发布全新升级的SSD2386 Smart Projector Display方案。该方案集成了FHD显示领域最强的CPU和GPU,可做到FHD@60Hz满帧应用;内置6M ISP还能最大支持4路Sensor;并提供3Tops IPU超大算力,通过Transform网络支持应对各种智能场景;提供的多光谱Sensor算法,不仅能实现画面校准,还利于人眼保护;集成的TTL、LVDS、Mipi等丰富接口,能最大限度优化整机成本,同步支持横竖旋转功能,适配各类场景创新需求。
在智慧视觉领域 ,发布了2款新品,包括SSC379G-S和SSC308QE,洞察智慧视觉“芯”先机。适配热成像及多光源融合场景,多目应用可实现无缝拼接,采用的三系统架构还能在待机模式下满足多传感器接入应用,同时支持背景虚化、隐私保护等丰富功能。
星宸科技在过去几年高度聚焦视频、音频、显示、连接、AI五大核心IP,未来将在更高性能、更低功耗、更先进制程、更易部署等领域持续演进。
根据Frost&Sullivan数据,在智能安防领域,以出货量口径计算,2021年公司在全球IPC SoC市场和全球NVR SoC市场的份额分别为36.5%和38.7%,市场份额遥遥领先;在视频对讲领域,以出货量口径计算,2021年公司在全球USB视频会议摄像头芯片市场的份额为51.8%,市场份额遥遥领先;在智能车载领域,以出货量口径计算,2021年公司在中国行车记录仪芯片市场的份额为24.0%,位列市场第二,在中国1080P及以上行车记录仪芯片市场的份额为50.0%,市场份额遥遥领先。
AI 眼镜上的布局
公司已投入研发资源进行相关技术路径的分析和市场调研等前瞻性的动作,并与部分客户展开对接。
借由公司在安防领域无网无电户外场景所积累的低功耗技术,搭配领先行业的 ISP 视觉效果,以及先进制程 SOC 能力,都将应用于 AI 眼镜中。
同时,公司已投入下一代低功耗及运动 ISP 技术,争取做到更低功耗、更高质量的影像和成像技术,以更适配智能穿戴的应用场景。
此外,AI 眼镜对芯片小型化的要求高,如何把芯片本身做到小型化也存在一定的挑战,公司也已在更先进的制程方面投入布局及规划。
公司将 ToF 技术结合 ISP 和端侧 AI 技术,推出融合 3D 感知的智能化系统解决方案,带动公司现有产品向更高端、更智能方向发展。未来可以提供适用于长距离的、室外场景的高分辨率解决方案,如室外割草机和工业园区用的仓储、物流机器人,这些自动化需求的增长目前都非常迅速。
最近三年增收不增利,毛利率逐年下降,研发费用占比24%,境外收入断崖式下跌,经营现金流为正
公司最近三年的ROE平均增速为31.93%,还不错,24Q3为6.6%。

星宸科技2021年到2023年的营收复合增长率为19.21%,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为-1.93%,增收不增利 。
公司 24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18.12 亿元,同比上升 22.9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96 亿元,同比上升 4.51%。
从营收看2021年是高光之年,当年营收高达26.86亿 ,此后一路下降23年营收只有20.2亿。
从净利润看也是如此,21年净利润7.54亿 ,23年只有2个亿。怪不得上市的时候估值大减,比较好的是24Q3回到2个亿。

从毛利率看,从20年的42.8%下降到23年的36.5%,净利率从18.2%下降到10%。
主要是2021 年四季度以来,市场供需关系发生变化,公司下调部分产品销售价格以应对市场行情变化 。虽然存储芯片晶圆成本小幅上升,但整体单位成本与上季度持平,导致毛利率出现下滑。

公司的费用率较高,其中主要是研发费用,最近三年的研发比重从20.5%上升到24.4%。公司还是舍得花钱搞研发,但实际研发并没有给公司带来营收上的变化,依然是一个较大的问题,看看在AI这一块能不能二次创业。

公司在2019年境外的收入占比91%,随后持续下降,23年仅为30.53%,境外收入7.23亿,境内收入16.45亿。
境内的收入增速还比较平缓,但境外的收入增速属于断崖式下跌,可见境外客户对公司的影响较大。另外一方面是因为2019-20公司以境外委托加工和境外销售为主。2021 年,公司通过新增与境内封测厂商的合作,境内占比回升。

公司最近三年的经营现金流不错,一直为正,总计净流入13.08亿,24Q有3.73亿。最近三年的资本开支有4.67亿。公司最新一期的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为21.5天,存货周转天数为171天,存货周转有所好转。

公司的募投项目进展,芯片研发已经投入2.2亿,补流已经投入1.75亿。研发项目预计5年。

刚上市就收购关联亏损关联公司致力于ToF芯片
公司在24年8月拟用自有或自筹资金以现金方式向关联方福建杰木科技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上海杰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杰茗”)购买3D ToF 业务相关的全部资产(含知识产权),人民币4,500万 元(含增值税)作为本次交易的成交价。
福建杰木是国内少有的在ToF领域拥有自研核心技术且相关产品已实现量产出货的公司,其ToF芯片产品在功耗、成本、精准度等方面具备突出优势,已经与多家投影仪、家用/商用清洁机器人等领域的头部客户 达成战略合作。
而且公司与福建杰木在多媒体、机器人等领域已服务许多共同的下游客户 。例如,国内头部品牌旗舰机型采用公司的ISP芯片,同时搭配了福建杰木的ToF传感器和VCSEL驱动芯片,该产品目前已实现量产出货。
公司拟基于福建杰木现有的ToF技术进一步开发面向车载ADAS、机器人、低空经济设备、可穿戴设备等领域的ToF产品 ,结合公司已有的ISP和端侧AI技术,推出融合3D感知的智能化系统解决方案,带动公司现有产品向更高端、更智能方向发展,打造公司新的增长曲线。

不过此项交易涉及关联交易,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林永育先生通过Elite Star Holdings Limited持有福建杰木17.53%的股权,系福建杰木第二大股东;公司副总经理林博先生及其亲属通过平潭浩宬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有福建杰木9.45%的股权。
上市就收购自己的公司的,打得一手算盘,虽然价格不高,但是收购标的23年净利润亏损6526万,24年半年报亏损1700万 。
重研发,高投入,关键IP为自研
截至2024 年6 月30 日,公司研发人员583人,占公司员工总数的80.3%,硕士及以上学历336人,占研发人员比57.63%,本科学历 242 人,占研发人员比例 41.51%。
23年研发投入金额达 4.94亿元,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达 24.45%。
2023年12月31日,公司共获得各类知识产权319项:专利186项,其中境内发明专利45项,境外专利141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版权47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共35项;商标51项。报告期内,公司共计新增知识产权97项,其中新增境内专利26项,新增境外专利42项,新增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版权16项,新增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1项,新增商标2项。
公司的核心技术坚持全栈自研,所有关键 IP 均为自研,例如 ISP 影像处理器、AI 处理器、视频编解码器等。
公司正在研发新一代ISP技术,该技术支持的处理能力将达到8K60fps,同时融入AI降噪,将在当前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整体图像效果;公司拟进行第四代的AI处理器研发,跟随学术界和产业界的 AI 算法发展,进一步优化指令集、提升能效比,更好地平衡 SoC 片上内存的使用DDR带宽占用。公司第四代AI处理器将支持片上内存共享下的多核架构、提供更高算力,以支持云端服务器的需求;公司未来将持续升级视频编码技术,继续开发支持 8K60fps 的视频编码IP,同时进一步将AI技术用于视频编码,通过识别高价值区域和低价值区域,将码流和带宽向高价值区域倾斜,进一步提升编码效率和实际视频体验;公司未来在模拟电路方面,将在各高速接口协议的演进趋势下,不断研发新一代模拟电路IP。
同类公司对比
公司的可比公司为:富瀚微,瑞芯微和国科微。
营收上23年营收最大的是国科微42亿,星宸科技20亿,富瀚微18亿,瑞芯微21亿,营收增速大家都差不多,21年均有一个爆发式增长,随后两年增速均显著下降,23年国科微和瑞芯微收入增速为正。24Q3瑞芯微的增速最高,达到48.5%,国科微的增速为负。

23年净利润最大的是富瀚微,2.5亿,星宸科技2个亿,瑞芯微1.3亿,值得说的是瑞芯微24Q3明显好转,达到3.5亿 ,净利润增速看,23年全部增速为负,降幅最大的是国科微,24Q3瑞芯微增速达到417%。

负债率看,国科微的负债率最高23年达到44%,星宸科技39.3%,瑞芯微最低只有12.7%。从经营现金流看,23年最后高的国科微达到8.9亿,但国科微24Q3为负。瑞芯微走出了22年的低谷,持续2年表现优秀。

净利率看,23年最好的是富瀚微达到13.9%,最低是国科微只有2.9%。从研发费用营收比看,23年瑞芯微是占比最高的达到25.1%,但瑞芯微的研发见到了成果,无论是营收还是净利润。

从现金分红看,富瀚微连续三年具有分红,累计1个亿,国科微累计接近2个亿,瑞芯微累计5.3亿,星宸科技有点小,不到0.42亿。

小结
公司在21年即为巅峰,直到24年才有所好转,从行业看也大致这个趋势,公司研发势力雄厚,在AI这一波大潮中,已经成功开发多个场景芯片,尤其在机器人和AI眼镜方面。公司上市后同步收购公司致力于ToF,后续能否形成合力,还需要拭目以待。
相关问答
麻烦在线的老铁!谁能给我说一下:有名气的智力开发机构有哪...
[回答]儿编程有专门的培训机构,当然,老师的专业度以及是否负责,这也是机构衡量...少儿编程有专门的培训机构,当然,老师的专业度以及是否负责,这也是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