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陵江夜捕萤火,点点星光浪漫至极!
夜幕降临,当城市的喧嚣渐渐隐去,大自然便开始展现它最温柔的一面。在四川盆地的腹地,有一条蜿蜒流淌的大河——嘉陵江。而在这条古老河流的怀抱中,藏着一处令人心醉的秘境:每当夏季来临,这里便会成为萤火虫的天堂。夜晚漫步于嘉陵江畔,看着点点星光闪烁,仿佛置身童话世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片梦幻之地,感受那份独特的浪漫。
 
嘉陵江的诗意与宁静
嘉陵江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水系之一,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笔下的灵感源泉。唐代诗人杜甫曾写下“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的诗句,描绘了嘉陵江边静谧的景象。而如今,这条大河依旧保留着原始的自然风貌,尤其到了夏季,两岸青山倒映在碧波之中,构成一幅如诗如画的美景。
然而,真正让嘉陵江与众不同的是它的“夜景”。白天的嘉陵江固然美丽,但只有到了夜晚,当萤火虫成群结队飞舞时,这条河才焕发出真正的魅力。这些小小的生物像星星一样点缀在黑暗中,将整个山谷装点得如同仙境一般。如果你是一个热爱自然、追求浪漫的人,那么嘉陵江的夏夜绝对值得你一探究竟。
推荐景点一:青龙峡萤火谷
提到嘉陵江的萤火虫观赏地,不得不提的就是青龙峡萤火谷。这里是嘉陵江流域内最适合观赏萤火虫的地方之一,因其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地理位置而闻名。每年5月至8月期间,数以万计的萤火虫会在黄昏后准时登场,为游客献上一场视觉盛宴。
与其他一些萤火虫观赏地相比,青龙峡萤火谷的独特之处在于其规模之大以及种类繁多。这里的萤火虫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包括多种稀有品种,比如黄脉翅萤和三叶斑萤。此外,由于峡谷地形的影响,萤火虫的分布更为集中,使得整片区域看起来像是被撒满了金粉,令人叹为观止。
值得一提的是,青龙峡还提供专业的导览服务,带领游客深入了解萤火虫的生活习性和保护知识。这种科普性质的活动,既增添了游览的乐趣,也让人们更加珍惜这一份来自大自然的馈赠。
推荐景点二:白塔寺星空露营地
如果说青龙峡萤火谷是欣赏萤火虫的最佳地点,那么白塔寺星空露营地则是体验嘉陵江夜生活的好去处。这座位于嘉陵江畔的小寺庙虽然并不起眼,但它周围的露营区却因为绝佳的视野而备受青睐。
 
在这里扎营,你可以同时享受到两种截然不同的夜间奇观:一边是近在咫尺的萤火虫,它们在草丛间翩翩起舞;另一边则是头顶上的浩瀚星空,银河横贯天际,仿佛触手可及。这样的双重体验,在其他地方并不多见。
与国内某些著名的星空露营地(例如西藏阿里或新疆喀纳斯)相比,白塔寺星空露营地的优势在于距离城市较近,交通便利,且费用相对低廉。而对于那些想要远离都市喧嚣的人来说,这里同样可以满足他们对宁静和自然的向往。
对比同类景点,各具特色
当然,除了嘉陵江之外,国内还有许多知名的萤火虫观赏地,例如浙江桐庐的富春山居、云南丽江的拉市海湿地等。这些地方各有千秋,有的以山水风光取胜,有的则因文化氛围浓郁而吸引游客。不过,嘉陵江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将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完美融合,让人在享受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深厚的文化底蕴。
另外,与国外的一些萤火虫旅游胜地(如马来西亚兰卡威或澳大利亚费兹罗伊岛)相比,嘉陵江的优势在于气候温和、植被丰富,非常适合家庭出游。即使是在雨季,这里的天气也相对稳定,不会给旅行带来太多不便。
尾声:留住这份美好
嘉陵江的萤火虫之夜,是一种需要用心去感受的体验。在这里,没有城市的霓虹灯,也没有嘈杂的人声,只有大自然最纯粹的声音陪伴着你。每一只萤火虫的出现,都像是在诉说着一个关于生命与希望的故事。
为了保护这份珍贵的资源,当地政府近年来加大了对萤火虫栖息地的保护力度,并提倡文明观赏。作为游客,我们也应该从自身做起,不使用强光手电筒,不在野外随意丢弃垃圾,共同守护这片美丽的土地。
 
所以,如果你正在寻找一个既能放松身心又能亲近自然的地方,不妨来嘉陵江走一走吧。相信当你站在河边,看着满天飞舞的萤火虫时,一定会感叹:这才是真正的“星河入梦”。
《黑神话:悟空》里这项绝活,在直播间“重生”
来源:中国新闻网
“黄风岭,八百里,曾是关外富饶地……”
游戏《黑神话:悟空》里,戈壁滩上枯枝孤树,满目苍凉。陕北说书的调子陡然响起,三弦一拨,甩板一打,“无头僧”将故事缓缓道来,这一幕深深刻在玩家们的心中。
这门诞生在黄土高原的非遗,如今正借助短视频与直播等形式,焕发新生。

01、 上头
5月底的延安夏夜,白天的暑热渐渐褪去,在金延安景区的户外舞台,一部“大剧”正热火朝天地上演。
和话剧、电视剧不同,眼前这部剧,由陕北说书艺人高小青一人分饰几角而成。他和同伴连说带唱,用独特的“九腔十八调”讲着一出“包公案”,围坐在台下的观众们聚精会神地听着,时而神情紧张、时而开心地大笑。
作为黄土高原上的口传艺术,陕北说书在延安、榆林等地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没有提词器,说书人往那一坐,手上一把三弦(或琵琶)、腿上一副甩板,一讲就是几个小时,千年之外的历史演义、公案传奇,隔壁邻居家的儿女情长娓娓道来,一个人就集“千军万马于一身”。
陕北说书本是盲艺人讨生活的手段,经韩起祥等大师的改良,以崭新的风貌登上了文艺舞台,如今,高小青的表演团队里,有弹电子琴的、拉二胡的、拉板胡的,乐器、曲调愈发丰富。
中场休息时,几位观众从身旁拿起一兜饮料递给了正在擦汗的高小青,不好意思地笑笑:“你别嫌弃,这是我们的一点心意。”
他们都是从直播间追来的忠实观众,听说高小青今晚要来家门口演出,大家就招呼亲友一起赶来,第一次“线下追星”。
每晚7、8点到11点,打开高小青的快手直播间,准有近万人在观看,弹幕里时不时飘过“讲得好”“正能量”的留言。

“陕北说书高小青”的直播间。
作为陕北地区有名的说书人,高小青讲的是传统的大书,也就是一本一本的长篇故事,《三侠五义》《薛刚反唐》……短的两三章、长的要四个多月才能讲完。他一章一章地讲,观众们就像追连续剧一样一章一章地听。
“高小青台风正、讲得细。”有观众向我们感叹道。
“我们陕北说书,紧平快慢、喜怒哀乐这八个字要分开,必须用语言把故事给大家梳理清楚。”高小青说。
说书人靠一副嗓子包揽男女老少各种形象,一个角色是好人还是坏人、他从哪来、沿途走过了哪些地方、他的穿戴是什么样、说话时的表情什么样……必须用大量的细节填补,让这个人物在观众心中立住。
除了故事讲得细,更要语言接地气,在高小青看来,要用活的语言把情感说活了,把观众的心揪住,才能与角色同乐同悲,同怒同惧。

高小青正在陕北说书专场演出。
02、坚守
这是高小青和团队每年最忙碌的时候。三月到六月,每到各种庙会、红白喜事、需要祈福的日子,人们会请说书人热热闹闹地讲上一场,甚至几天几夜。
“小时候,村里要是来个说书人,我们都可高兴了!”一位观众向我们回忆,一有说书人来,大家来不及找板凳,直接圪蹴(蹲)在院子里开始听,院子里圪蹴满了,就想办法扒在院墙、站到大树上听。
这也是高小青记忆里的场景。他从小就喜欢听书,说书人咋个说,他就咋个学,一场下来,自己心里也记了个大概。
14岁那年,因为父亲生病和哥哥残疾,高小青必须学一门技艺养家糊口,他跟后山的木匠借了一把三弦,向一位会说书的姑舅拜师。
到了拜师的日子,重病的父亲坚持要陪他一起去,为了抑制反复发作的胃痛,父亲把手里攥着的木棍一头撑在驴背上,一头顶在肚子上,就这样翻过了整整两道山沟。对高小青来说,这一趟走得漫长,也走得沉重无比。
认了师父,高小青就跟着师父师兄游乡演出,再抽时间练习三弦、二胡等乐器,从小段学到书帽、大书,把那些唱词熟记于心。
但说书的活儿不是天天有,为了生存,高小青一度转做了其他行当,打沙子、装车、架电线,一天挣15块钱。第二年,他为挣钱下了煤窑,真正体会到生死近在咫尺之间。
一天,高小青干活的煤窑塌了,碎石堵住了进去拉煤的路,正感绝望时,他听说师父和张俊功大师正在附近的火电厂说书,仿佛救兵从天而降,他高兴地追了出去,并在启蒙师父的引荐下,成为张俊功的关门弟子。
学说书不容易,说、唱、弹都需要下苦功,但早早体会过生活之苦的高小青,一心只想学成,他照顾师父的起居,当卖票的小掌柜,跟在大家身后一点点地学。

高小青与师父张俊功。来源:受访者供图
韩起祥之后,张俊功是陕北说书史上另一位“大明星”,他常年行走在陕、甘、宁、蒙、晋,把陕北说书自弹自唱的坐场形式发展到多人说书的走场形式,多部作品广泛流传于民间。
高小青始终记得师父对舞台的认真。面对上千观众,73岁的张俊功气场不减当年,只要一上台,立刻“带上劲儿了”。尽管不识字,但他编的那些大书,徒弟们很少能自由发挥,因为稍作改动就会丢失原来的韵味。
有一年,正在住院吊针的张俊功接到去学校说书的任务,他拔掉输液针执意上台,但手里握着的卷烟却几次掉到地上。开讲前,张俊功把说书用的四页瓦放在桌上,郑重地推到高小青面前。
那天,30多岁的高小青讲了一个半小时,“出师了”。那块比他年纪还大的四页瓦,今天还握在他的手里。
03、选择
2006年,陕北说书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高小青先后获得甘肃省华池县“红色歌谣调演”特等奖、延安市曲艺调演比赛创作奖等奖项,但他最珍视的,还是志丹县残疾人艺术团团长这个身份。
因为哥哥是残疾人,高小青格外能体会他们生活的不易。2007年,高小青担任志丹县残疾人艺术团团长,培训成员说书、唱歌、舞蹈、小品等,他们走过延安13个县,也曾在800多观众的剧场演出。
11年后,残疾人艺术团因种种原因解散。又一次来到事业的路口,高小青遇到了直播。
2019年,高小青受身边同行的启发,在快手开启了说书直播。第一次直播,他和团队两个伙伴挤在彩钢房里,身后还摞着一堆煤块。当时,直播间只有32个人。
以前听过他说书专辑的观众赶来,给他点点红心加上关注,涨粉变快了,高小青就开始每天直播说书,几年下来,他的账号收获了近150万粉丝。
过去说书,师父带着高小青等徒弟翻越山沟,一个村一个村地转,现在通过互联网,高小青和团队的表演,能被远在千里的数万名网友听到。

“陕北说书小王成”的直播间。
这个五月,快手新知联合高小青等多位陕北说书艺术家,在延安开启了为期五天的陕北说书专场演出。其中,作为后起之秀的王成和大霞,是因为直播改变了自己的职业选择。
与高小青一样,王成从小就喜欢听说书、讲说书,一开始他和妻子在快手直播卖衣服,人气却一直没什么起色。一天,正在当背景板的他偶然哼起了一段说书,很快吸引了许多路过的网友。
之后连续几天,他们的直播间因为说书涨了一大波粉丝,王成在妻子的鼓励下重拾热爱,他把直播间变成了自己的说书剧场,在空闲时间拜师学艺、不断精进说书技艺,每晚都能吸引3万人观看。
今年37岁的大霞,也从直播间开始了说书之路,身为队伍里少见的女性说书人,如今的她已经带起了十几人的团队。因为直播间的火爆,王成、大霞也接到了不少舞台的机会。有时候去表演,会有熟悉的观众认出他们,说一些鼓励和祝福。这些朴实的连接,常让他们感动。

“陕北说书大霞”的直播间。
作为快手艺术重点扶持的戏曲剧种之一,陕北说书平均每月的视频播放量超过1.2亿次,目前,超过600位活跃在平台上的陕北说书人,正通过新形式传承弘扬这项传统技艺。
这些年,高小青的嗓子动过两次手术,声带磨出了泡,有时说书使不上力气,他跟自己较劲,“说书说不好,心里头就急得不行”,但每晚的直播他不能放松,“不想辜负粉丝们的期待。”
04、跨圈
作为一门地域性极强的艺术,陕北说书的传承,是每位说书人和研究者都要面对的压力,如何突破地域局限、与现代生活接轨,是地方曲艺传承发展的重要课题。
从2006年陕北说书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起,延安市曲艺馆就开始对陕北说书开展“摸家底”式全面普查,采录经典说书曲目,陕北说书培训班、陕北说书大会、陕北说书展演等也在同步常态化开展。
老一辈说书人走乡串村,新一代说书人试着走得更远。根植黄土地,他们一边坚守传统,一边向外跨圈,利用平台的机遇传承非遗,也用创新改变着非遗。
2016年,说书艺人熊竹英在央视一档节目中与喜剧演员宋小宝合作《小宝说书》,Rap和说书的结合,让他感到十分新奇。
尝到跨界的甜头后,熊竹英开始继续向前。他与苏州评弹、陕北民歌、湖南常德丝弦等表演者携手登台,获得满堂彩。再后来,电视剧、动漫、游戏的合作也来了,他想,只要能把陕北说书融入进去,什么方式都愿意去尝试。
去年,《黑神话:悟空》里熊竹英的陕北说书一出,立刻抓住了全球玩家的心,这也是他在不断尝试中收获的果实之一。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创新现代化表现形式,也为自身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熊竹英说书现场。来源:受访者供图
熊竹英曾带着陕北说书走过许多地方,而当下,他最关心的问题是,“好不容易有这么多年轻人喜欢上了,我要想办法多做一些正能量的作品,让更多的人喜欢上好的作品,陕北说书才能更好地传播。”
在他的耳濡目染下,一双儿女同时获得陕北说书大赛和民歌大赛的新苗奖,还有一位南开大学的“00后”老乡,也通过网络私信表达拜师愿望,年轻人对说书的热爱,让熊竹英惊讶之余也被深深感动。
踏踏实实地说书,在演艺路上踏踏实实地走。谈到对未来的期许,几位说书人都说到了相同的关键词。
夜深了,在高小青表演即将告一段落时,有一队穿着校服的学生路过,偶尔有人驻足,听听说书的内容。几位“线下追星”的观众陆续起身,心满意足地拍拍衣服回家。
“你不上去合影啦?”
“不啦,我天天都看着呢。”
作为忠实粉丝,他们清楚地知道,今晚的故事会在哪个气口停下,留一个悬念,明晚,直播间不见不散。
相关问答
oppo夜拍模式怎样设置-oppo夜拍功能在哪里-ZOL问答
oppo极夜模式怎样开启,oppo手机夜拍模式怎么样呢,作为一款非常出色的性能手机,OPPO手机的拍照功能一直都是很多朋友们感兴趣的,为大家带来oppo手机夜拍模式的设...
为什么在夜晚睡觉黑暗的环境下,我闭上眼睛后总是能看见密密麻麻星星点点的光斑,绿的红的,这是正常的?
正常的,我经常失眠就这回事!正常的,我经常失眠就这回事!
夜晚我什么天空只见繁星点点?
在夜晚,当我仰望天空时,只能看到繁星点点,这是因为城市的光污染和空气污染使得我们看不清楚天空的真实面貌。城市中的高楼大厦和道路灯光都会向天空发出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