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北京市东城区环境卫生服务中心采访记
在北京市东城区41.84平方公里的面积内,有市政公厕1238座,平均每平方公里就有29座厕所。如何做好老城区尤其是众多胡同的精细化保洁?记者近日蹲点北京市东城区环境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了调查探访。
百姓需要 必有所应
11月30日6时20分,东城区环卫服务中心时传祥所工作站一层办公室里,十几名环卫工人已进入工作状态。
“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工作站走廊里,一幅介绍时传祥生平的海报赫然入目。这里就是新中国第一代劳动模范时传祥生前工作的单位。今年10月26日,东城区环卫服务中心举办授牌仪式,将东城区环卫服务中心十所更名为时传祥所。时传祥所共63人,负责东城区南片594座公厕粪井的粪便抽运、清渣、管线疏通等工作。
时传祥所三八女子抽粪班班长李萌在抽粪岗位工作11年。“小公厕连着大民生。这份工作最大的意义在于老百姓需要你。”李萌说。
6时50分,出发前,来自时传祥青年班的陈晖给大家开了个小会。“现在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大家除了做好本职工作,消杀一定要到位,自身注意防护安全。”散会后,大家立刻出发。记者也紧随李萌登上了作业车。
7时10分,李萌来到当天第一个点位,这是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唐68号一处涉平房区域的公共厕所。“天太冷,井盖被冻上了。”李萌用锤子敲开井盖,麻利地把几十斤重的粪管插入粪井。在抽粪车的轰鸣声中,粪管“簌簌”地往上吸,几分钟后,井内粪便就被抽取干净。
提高标准 精心服务
回到时传祥所工作站时,职工刘潮海刚出工返回。59岁的他说,现在环卫工人的工作条件明显改善。“过去在抽粪车里,夏天晒太阳,冬天灌冷风。而今,粪便抽运实现半机械化,环卫设备也越来越先进,胡同里甚至用上了吸尘器”。
北京的四合院内大多没有独立卫生间,公共厕所的环境事关住户生活质量。近年来,东城区深入推进“厕所革命”,全面提升改造公共厕所服务品质,改善居民如厕环境。每处公共厕所改造前,环卫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都会走访周边居民,了解居民需求。
东城区环境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董宁告诉记者,厕所革命没有统一的标准,而是因地制宜、因策制宜。
李萌负责的20多座粪井,多散布于纵横交错的窄胡同中。身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和党的二十大代表,李萌给自己立下“规矩”,尽可能不影响居民正常生活。“我们更好地为老百姓服务,老百姓也会更理解我们的工作。”李萌说。
真心实意 赢得信任
许多清粪工、保洁员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如一日,深深扎根在了胡同。周树华和杨春青夫妇在位于东城区皇史宬档案馆西门旁边的临街公共厕所当厕所管理员,一干就是22年。
11月29日早,北京气温骤降。周树华夫妇却“不识闲儿”,忙着清扫落叶、查看化粪井、打扫厕所隔间等。“别看外面冷,里面可暖和呢。”周树华指着无障碍设施的顶棚说,“针对居民反映的‘冬天上厕所太冷’,公共厕所改造采用了石墨烯发热技术,这样就能解决厕所冬季采暖、水路防冻等难题。如今,‘冬天不冷、夏天不热、全年无味’已经是基本标准。”
“在核心区胡同里,能看到好多街坊就在厕所旁聊天、遛弯,这是特别能体现厕所革命成效的地方。”北京市东城区环卫服务中心六所业务组组长宋轶勇说,“厕所有一个特点,叫‘用时恨远’,不用时嫌它离得近。还有句话叫‘闻味寻厕’,闻着气味就知道哪儿有公厕了。所以我们未诉先办,从硬件提升到软件提升,从有形变化到无形变化,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提升保洁质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培育时代新风新貌。董宁表示,如今,东城区环卫服务中心在全体职工中持续开展宣传模范事迹、学习模范品质、践行模范精神的专题活动,在全中心营造“做时传祥传人”浓厚氛围,立足本职岗位建功立业,打造东城环卫金色名片。(经济日报记者 韩秉志)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数风流人物丨时传祥: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
新华社济南5月29日电 题:时传祥: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
新华社记者贾云鹏

这是时传祥工作时的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咱要一人嫌脏,就会千人受脏,咱要一人嫌臭,就会百家闻臭。俺脏脏一人,俺怕脏就得脏一街。”
5月26日,在位于山东省齐河县赵官镇大胡庄的时传祥纪念亭内,77岁的时纯庭饱含深情地向记者回忆起父亲时传祥常挂在嘴边的话。
时传祥,1915年9月出生在大胡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0年初,他逃荒流落到北京城郊,受生活所迫当了一名掏粪工,在粪霸手下受尽了压迫与欺凌。
新中国成立后,时传祥进入北京市原崇文区清洁队工作。在此后的十七八年时间里,他无冬无夏,挨家挨户掏粪扫污,几乎没有闲暇时间。
“旧社会不把掏粪工当人看,新中国成立后,他感受到了新社会的好。一冷一暖,巨大的反差让他心灵受到震撼。”齐河县时传祥纪念馆馆长王宗军说。
老北京平房多,四合院里人口密度大,茅坑浅,粪便常溢出来,气味非常难闻。时传祥总是不声不响地找来砖头,把茅坑砌得高一些。哪里该掏粪,不用人来找,他总是主动去。不管坑外多烂、坑底多深,他都想方设法掏干扫净。
时传祥带着对党和人民报恩的朴素感情,苦干加巧干,还进行技术革新,带领大家共同进步,在掏粪工人中享有很高的威信,被工友们推选为前门粪业工人工会委员兼工会小组长。
当时,北京市人民政府为了体现对清洁工人劳动的尊重,不仅规定他们的工资高于别的行业,还想办法减轻劳动强度,把过去送粪的轱辘车换成汽车。运输工具改善后,时传祥合理计算工时,挖掘潜力,把过去7人一班的大班,改为5人一班的小班。他带领全班由过去每人每班背50桶增加到80桶,他自己则每班背90桶,最多每班掏粪背粪达5吨。管区内的居民享受到了清洁优美的环境,而他背粪的右肩常年肿胀,被磨出一层厚厚的老茧。
时传祥干工作从不分分内分外,谁家的墙头倒了,他就主动给砌好,谁家的厕所没有挖坑,他就带上工具给挖好。时间一长,他不仅成了百姓尊敬和信赖的朋友,还赢得了全社会的尊重。
1956年11月时传祥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当选为北京市政协委员。1959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1964年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时传祥不仅自己一生投身环卫事业,还非常关心环卫事业的后继与发展。在他提议下,自1962年开始,清洁队陆续分来一批初高中毕业生,时传祥担任原崇文区清洁队“青年班”班长,担负起这些年轻人的传帮带任务。他通过言传身教,帮助青年人树立了“工作无贵贱、行业无尊卑”的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带出了一个思想过硬、业务一流的青年班。
一天背粪八九千斤,走几十里坑坑洼洼的路,因积劳成疾,1975年5月19日,时传祥在北京去世。
在时传祥感召下,他的4个子女全部进入环卫战线工作。他的孙女时新春,也成为时家的第三代环卫工人,继续发扬“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时传祥精神。
2009年时传祥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荣获“最美奋斗者”称号。
齐河县城管局有一支以时传祥名字命名的“时传祥女子保洁班”,保洁班班长张艳说:“虽然现在环卫工作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时传祥精神永不过时,一直激励着我们要坚守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
位于齐河县城东北部的时传祥纪念馆,开馆以来已有四五十万人来此瞻仰学习。齐河还编演了现代京剧《时传祥》,在山东、北京等地演出近百场。当地依托时传祥纪念馆建立的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教育基地,也将于近期对公众开放。
相关问答
北京除甲醛检测公司哪家比较专业
还是很环保的,兰草类、仙人掌科、芦荟等植物适宜室内放置,价格低廉、且美化环境。为入住的情况下,卧室、客厅可放置1盆/2平方米,会有些作用,但是不能从根去除。...
29岁女掏粪工瞒着家人一干8年,春节不休息一人脏换万家净,你怎么看?
看了这责报道,非常感动!正是因为这些平凡的人做出了不平凡的事。每天上班,踏入洁净的街道,闻着清新的空气,心里瞬感愉悦。可是我们往往会忽视那些给我们带...虽...
舒万家泡立净如何使用?
使用方法是先将手浸湿,取适量舒万家泡立净加水搓揉起泡,用力揉搓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即可。这是因为舒万家泡立净是一款洗手液,在使用时需要配合水来发挥作用,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