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芯科技上班 振芯科技2022年净利3亿同比增长9813% 董事长莫晓宇薪酬17798万

用户投稿 19 0

振芯科技2022年净利3亿同比增长9813% 董事长莫晓宇薪酬17798万

挖贝网4月19日,振芯科技(300101)近日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82,366,730.76元,同比增长49.0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0,118,272.34元,同比增长98.13%。

报告期内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5,652,624.54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528,353,874.46元。

报告期,受益于集成电路行业市场需求增长,加大重点市场开拓,持续围绕通信、显控、车载、消费电子等市场客户提供产品。同时公司积极克服内外部环境不利影响,并基于核心产品优势,着重开拓了信创、测试仪器等蓝海市场,本期公司集成电路业务实现营业收入60,817.34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8.28%。

振芯科技上班 振芯科技2022年净利3亿同比增长9813% 董事长莫晓宇薪酬17798万

报告期,随着成都市智慧蓉城建设推进,市场需求旺盛,公司依靠多年在四川市场的积累与深耕细作,重点拓展了多个智慧城市、天网、雪亮工程等智慧城市建设运营项目。同时,公司围绕无人平台智能化应用方向,在多个无人平台项目中承担了系统级、设备级产品的研制工作,继续夯实机载配套设备市场。本期智慧城市建设运营服务业务实现收入23,132.4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0.09%。

公告显示,报告期内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报酬合计1,201.72万元。董事长莫晓宇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177.98万元,副董事长、总经理谢俊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108.34万元,财务总监胡祖健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56.56万元,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陈思莉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76.6万元。

公告披露显示公司计划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

挖贝网资料显示,振芯科技自成立以来,围绕北斗卫星导航、核心电子元器件方向,主要从事北斗卫星导航“元器件—终端—系统应用”全链条核心产品的研制、生产及销售运营,集成电路设计、开发及销售,以及视频光电、安防监控等智慧城市建设运营服务业务。

本文源自挖贝网

振芯科技,困在实控人僵局里

振芯科技上班 振芯科技2022年净利3亿同比增长9813% 董事长莫晓宇薪酬17798万

短短5、6年间离奇成为四川IT富豪的何燕,将”卫星导航第一股“振芯科技送上创业板。不料,和四川政府高管的”关联交易“查处后其人被批捕。之后多年,其一手创办的振芯科技便在有无实控人间摇摆,公司的业绩和股价也跟着坐山车。如今,何燕再度以实控人之姿回归,振芯科技的业绩和股价,又将如何演绎?

文| 韩 湘

“卫星导航第一股”成都振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振芯科技”),于近日再度卷入实控人变更的争议之中。

1月15日,振芯科技发布公告,公司由无实控人变更为国腾电子第一大股东何燕为实控人。

但在实控人何燕“归来”前,振芯科技股价却出现了暴跌的情况。从2024年12月31日至2025年1月6日的四个交易日里,振芯科技股价跌幅超38%,市值蒸发超过35.7亿元。

实控人何燕“归来”,投资者为何纷纷抛售?振芯科技到底怎么了?

振芯科技的实控人虚实

专注于集成电路设计、开发、生产和销售的振芯科技,是北斗卫星导航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公司原名成都国腾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由何燕和莫晓宇共同创建。2010年振芯科技登陆创业板,国腾电子是振芯科技的控股股东,其股东为五名自然人,分别是持股比例为51%的何燕,及累计持股49%的其他四名振芯科技创业团队人员莫晓宇、谢俊、柏杰和徐进。

上市初期,何燕凭借着在控股股东国腾电子的股权被认定为实控人。只是何燕从未在振芯科技任职,也不参与经营管理。真正的经营管理由莫晓宇等4名核心创始人员操持。

至于国腾电子,也是一家财务型的投资公司,且振芯科技占据了其总资产的95%。也就是说,振芯科技便是国腾电子的核心资产。

转折发生在2013年。这一年7月,何燕因非法经营罪被带走调查。2016年10月,何燕因挪用资金罪、虚开发票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实控人成为犯罪人员后,莫晓宇等4名股东提出各种解决方案化解实控人风险,但均被何燕拒绝。

2018年2月,莫晓宇等4名股东向成都市高新区法院提起诉讼,请求依法解散国腾电子。一审判决解散国腾电子。2018年9月,成都高新区法院一审判决解散,但何燕不服并向成都中院提起上诉,2019年5月成都中院裁定本案发回重审。之后,振芯科技于2020年认定为无实控人状态。

2021年11月,成都高新区法院判决驳回原告诉讼请求,不予解散。2021年12月,莫晓宇等股东再次向成都中院上诉。直至2024年12月。成都中院二审维持原判,不予解散。

有意思的是,只要法院判决解散国腾电子,振芯科技的股价便会明显飙涨。但判定何燕为实控人时,振芯科技的股价便会明显走跌。

以2013年7月,何燕被带走调查当日,振芯科技股价收跌10%。这一年,振芯科技交出了一份归母净亏1583万元的业绩,这份亏损的财报也是2010年上市至今的“独一份”。作为对比,2012年,振芯科技的归母净利润还有2435万元。变化之大,让人瞠目结舌。

在2018年9月,成都高新区法院判决解散国腾电子之后,振芯科技的股价却仍旧维持涨势。

之后的2019年,振芯科技归母净利润降至458.7万元,降幅71.63%。交出如此成绩单,管理层不得不在2020年启动无实控人认定。在获得上市监管部门认定后,振芯科技的归母净利润在2020年又暴增16.57倍至8061万元。

2021年11月,成都市高新区判决驳回解散国腾电子的请求后,振芯科技当日收跌13.41%,单日市值蒸发超过21亿元。

从2021年12月,莫晓宇等股东不服驳回解散请求后再度向成都市中院起诉至2024年12月等待司法判决的“真空期”,振芯科技交出的财报,再次让投资者失望了。

2021年,振芯科技归母净利润1.52亿元,同比增长87.91%;2022年,振芯科技归母净利润为3.00亿元创出历史新高,同比增长也高达98.14%。

但2023年,振芯科技归母净利润大降75.81%至7260万元。2024年前三季度,振芯科技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50.56%收报7094万元。

「数智研究社」还发现,在何燕担任振芯科技实控人的2013年至2019年间,振芯科技的平均归母净利润还不到4000万元,而在无实控人认定的2020年至2022年间,振芯科技的归母净利润平均都在1.4亿元以上。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的业绩表现,投资者们用真金白银投票,自然懂的无实控人认定的“好处”。

但如今,伴随成都中院维持原判不予解散的判决落地,何燕再度被认定为实控人后,振芯科技的股价是不是又会“显灵”跌一波呢?后续莫晓宇等股东是否仍旧会上诉?一切都是未知。

“美女富豪”何燕背后

在2006年,何燕以9亿元资产排名胡润IT富豪榜第35位,成为四川IT首富前的经历就足够离奇。

何燕是1961年出生的,在南京工学院计算机专业毕业后进入了中国东方电器集团公司设计处干了八年。1991年,何燕开始在中国非金属矿工业(集团)总公司从事企业管理工作,1993年调任中国物资储运成都投资公司总经理。

1995年11月,中国物资储运成都投资公司、四川省邮电科研规划院及成都倍特共同成立成都国腾通讯有限公司,何燕出任总经理。值得注意的是,成都国腾通讯有限公司的三大股东都是国企。

之后,何燕围绕国腾通讯打造出了“国腾系”。2000年5月,何燕创办国腾实业,并亲自出任董事长。但在一年后,其便以“何然”之名首次登上福布斯富豪榜。到2007年时,与何燕有直接控股关系的公司多达19家,“国腾系”因此而成。但是坊间却不买账,在短短几年间,何燕便成为四川IT首富,还刻意隐瞒自己的真实姓名。

事出反常必有妖。

2013年6月,何燕因涉嫌非法经营被采取了刑事强制措施。振芯科技发布公告后,《新京报》和《财经》发文称,何燕被批捕与曾任职四川的落马高管关系密切。

2016年10月,何燕因挪用资金罪、虚开发票罪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并处以30万元罚金。此外,湖北省宜昌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李春城案的执行书显示,责令何燕及其控制公司退赔因被执行人李春城滥用职权造成的国家经济损失5306.08万元和3488.44万元。

事发后,何燕的振芯科技实控人身份,给公司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之后,振芯科技成为无实控人确实解决了上市公司的实控人风险,如今何燕再度回归,被誉为“卫星导航第一股”的振芯科技,又该如何平稳、彻底处理好实控人纷争?

相关问答

振芯科技股票历史最高价是多少啊?求指教?

2007.12.28该股票上市当日最高49元2007.12.28该股票上市当日最高49元

振芯科技和北斗哪个好?

振芯科技和北斗星通都是卫星导航系统领域的知名公司,但它们的发展方向和业务领域略有不同。振芯科技主要专注于卫星导航接收机、射频芯片和高端芯片的研发、生...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