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科技创新从五个方面助力疫情防控
(抗击新冠肺炎)中国国家卫健委:科技创新从五个方面助力疫情防控
中新社北京8月25日电 (记者 李纯)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5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共十八大以来卫生健康科技创新与医学教育工作进展成效。据国家卫健委科教司监察专员刘登峰介绍,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科技创新从五个方面助力中国疫情防控。
其一,“一锤定音”迅速确定病原。依托前期积累的优势平台、优势团队、科研能力,一周便确定了新冠病毒,分离出毒株,拼接出了序列,向世界分享,得到世卫组织“用创纪录短的时间甄别出病原体”的高度评价。
其二,快速研发出系列诊断产品。“在疫情暴发两周内,我们就快速研发了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技术,为早期诊断、阳性感染者筛选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其后的防控工作中,应对输入性病例,复工复产复学都发挥了作用。”刘登峰说。
其三是在疫苗研发领域,国家卫健委作为联防联控机制科技攻关组副组长单位,承担了药物研发、疫苗研发以及相关的临床试验等重要工作,发挥了主力军作用。设计了五条技术路线,组织了优势团队进行科技攻关,为后续新冠疫苗几十亿的产量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此过程中,中国还首创了全球首个高生物安全风险疫苗生产车间技术标准。“有了这个标准,我们建设的车间才能实现数以亿计的新冠疫苗安全量产,这都依托于科技重大专项的积累。”刘登峰说。
其四是在药物研发方面,基于国家重大专项积累的药物筛选、疫苗研发、临床评价的平台和团队,推动中和抗体、化药和中药等成功上市,广大医药卫生工作者不怕牺牲、不畏艰难,第一时间赶到武汉进行药物和疫苗的临床研究、诊疗方案研究。“中和抗体也好、新的化药也好、中医药也好,例如阿兹夫定最近获得新冠肺炎适应症批准,纳入了第九版诊疗方案,这都是我们药物研发、科技支撑的鲜活例子。”
其五是人才队伍建设。刘登峰表示,敢打敢拼的医学教育科技工作者的努力,有力支撑了疫情防控。他们以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的精神,从2020年1月至今,一直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不畏艰辛,不怕困难,展示了医学科技和教育队伍的良好风貌。(完)
科技赋能,筑牢抗疫“智慧防线”
作者:育心
打造大数据查询系统,建立信息台账,为临时封控和转运隔离等应急处置工作提供数据支持;提升校园信息化水平,与健康宝数据密切联动,实现信息高度集成;创新快速高效的即时通讯指挥体系,为精准及时处置应急突发事件提供支撑……
在中国人民大学,科技创新正为校园防疫工作注入动能。放眼全国,校园防疫的各种“智慧防线”随处可见:在北京理工大学,“能测温,会报警”的5G云控防疫监测无人配送车“小酷”早已上岗;在上海大学,一站式统计防疫信息的“健康之路”信息服务平台正高速运转。先进技术的创新运用,正不断推动高校防疫工作更趋数字化、信息化、智慧化,有效提升了校园防疫整体质效,为打赢校园常态化疫情防控攻坚战注入了新动能。
近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强调,受病毒变异和冬春季气候因素影响,疫情传播范围和规模有可能进一步扩大,防控形势仍然严峻,必须保持战略定力,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校园疫情防控工作,不仅关乎广大师生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还关涉疫情防控大局,必须善用巧用科技助力,不断提升疫情防控的科学性与精准性,提高防疫工作的有效性。
筑牢数据基础,让防疫政策增精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鼓励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在疫情监测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资源调配等方面更好发挥支撑作用。在校园疫情防控中,强化对大数据技术的融合创新,不仅可以实现数据资源的整合共享,做到“有数可用”,还能为精准制定防疫政策提供实证支撑,做到“数尽其用”。
加强信息整合,为应急防控添速度。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时无备。校园疫情防控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步骤、多层次、多主体的统筹协调。不断创新信息化平台管理,建设多终端共享平台,可以综合提升校园疫情防控应急信息反馈和处理机制的响应速度。要建设好与应急预案适配的软硬件设备系统,打破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实现各指挥单元、各工作力量之间的快速联动、即时调度;强化大数据治理的意识,提高大数据运用能力及水平,不断优化“数据分析—决策制定—部署实施—信息反馈”的治理闭环。
推动智慧管理,坚持以师生为中心,完善校园网格化管理方案、细化网格化管理分区,将最大限度保障师生员工正常学习生活,构建安全舒心的校园环境,这也正是对校园疫情防控科学化、精准化、人性化的具体诠释;另一方面,借助“5G+云网”等技术的综合运用,打造数据融合融通的智慧育人服务体系,推动“智慧校园”建设,也将进一步提升高校常态化疫情防控能力、动态调整能力,进而推动构建多元协同、广泛参与的校园治理共同体,增强师生理解、支持、配合防疫工作的主观能动性,筑牢抗击疫情的坚实防线。
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仍然复杂严峻,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三个坚定不移”不动摇,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优势,以科技之智、创新之策助力高校疫情防控工作,坚定不获全胜决不轻言成功的决心,就一定能取得校园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最终胜利!
《光明日报》( 2022年11月22日04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相关问答
为什么说武汉疫情为年轻人在房产投资领域提供了逆袭的机会?-...
一、世界经济负增长在所难免,中国经济要合理确定发展目标毫无疑问,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对中国和全球经济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冲击,无疑是2020年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