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健科技 五年前,他靠核酸检测设备2年狂入222亿,扬言活120岁,如今咋样

用户投稿 9 0

五年前,他靠核酸检测设备2年狂入222亿,扬言活120岁,如今咋样

说起汪建,估计不少人一开始都一脸懵,但要是提核酸检测和那句“活到120岁”的狠话,估计不少人都会一拍大腿,

恍然大悟:“哦!就是他啊!”

没错,就是那个在疫情期间靠着核酸检测赚得盆满钵满,又整天嚷嚷着要活到120岁的汪建。

所以销声匿迹的这些年,他到底又折腾出了啥名堂?

汪健科技 五年前,他靠核酸检测设备2年狂入222亿,扬言活120岁,如今咋样

想当年新冠疫情突然杀到,把大家都整懵圈了。核酸检测一下子成了硬通货,谁手里有检测设备和试剂,谁就能发大财。

汪建的反应那叫一个快,带着他的华大基因,跟坐火箭似的,嗖嗖嗖地就搞出了核酸检测设备和试剂。

那时候,核酸检测的需求大得吓人,华大基因的订单就像雪花一样,

哗啦啦地往他们公司飞。生产线24小时连轴转,工人都累得直不起腰,但钱也跟流水似的往他们兜里进。

汪健科技 五年前,他靠核酸检测设备2年狂入222亿,扬言活120岁,如今咋样

听说那两年,华大基因靠着核酸检测,狂赚了222亿!

这数字,听着都让人眼红得不行。

汪建本人呢,也从个搞科研的,一下子摇身一变成了大老板。走到哪儿都是焦点,各种采访、演讲邀约不断,风光得跟明星似的。

媒体天天追着他跑,都想挖点他的成功秘诀。

汪建呢,也是毫不吝啬,各种场合都侃侃而谈,分享他的创业故事和理念。

汪健科技 五年前,他靠核酸检测设备2年狂入222亿,扬言活120岁,如今咋样

但风光背后,骂声也像潮水一样涌来了。很多人说他“发国难财”,趁着疫情大捞一笔,不顾老百姓的死活。这些骂声,让汪建一下子成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上的人物。

网上到处都是骂他的帖子,说他心黑,只想着赚钱,不顾别人的死活。

面对这些骂声,汪建呢,好像压根儿不在乎。他依然我行我素,该咋干咋干,继续搞他的基因科技。

他还公开回应说,自己做核酸检测是为了社会做贡献,是为了帮助大家抗击疫情,不是为了赚钱。但很多人并不买账,觉得他是在狡辩。

汪健科技 五年前,他靠核酸检测设备2年狂入222亿,扬言活120岁,如今咋样

其实,换个角度想想,汪建搞核酸检测,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疫情期间的检测压力。

如果没有他和华大基因的努力,可能很多人都没办法及时做上检测,疫情的控制也会更加困难。

但话说回来,他确实也从中赚了不少钱,这也是事实。

所以,这骂声,他挨得也不冤。

疫情总有过去的时候,核酸检测的需求也不可能一直这么火。

汪健科技 五年前,他靠核酸检测设备2年狂入222亿,扬言活120岁,如今咋样

随着疫情慢慢得到控制,核酸检测市场也开始萎缩,华大基因的营收也跟着往下掉。

这时候,汪建意识到,得赶紧找新路子,不能光指着核酸检测这一棵树吊死。

于是,华大基因开始搞多元化布局,比如说什么农业基因组、癌症早筛。

现在癌症这么多,很多人一发现就是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要是能通过基因检测提前发现癌症,那得救多少人的命啊!

华大基因就想着在这方面做出点成绩来,他们研发了一些癌症早筛的产品,希望能帮助更多的人。

汪健科技 五年前,他靠核酸检测设备2年狂入222亿,扬言活120岁,如今咋样

但这些新方向,听起来都挺高大上的,但真干起来,难度可不小。

农业基因组和癌症早筛领域,竞争已经相当激烈了。有很多大公司都在搞这些,华大基因要想在这些地方站稳脚跟,得拿出真本事。

而且除了核酸检测和华大基因的转型,汪建还有个更让人咋舌的标签,那就是他的“长寿宣言”。

他曾经公开说,自己要活到120岁,还要求公司员工都得活到100岁以上。

这话一出,不少人说自己牙都笑掉了!

汪健科技 五年前,他靠核酸检测设备2年狂入222亿,扬言活120岁,如今咋样

毕竟,现在人平均寿命也就七八十岁,活到120岁,那简直是做梦。

网上到处都是调侃他的帖子,说他是在做白日梦,是在忽悠人。

甚至有人给他起了个外号,叫“百岁狂人”。

但汪建呢,却一本正经地解释说,他这是有科学依据的。

他认为,随着基因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对生命的了解会越来越深,通过基因编辑、细胞修复这些技术,完全有可能打破生死的界限,让寿命大大延长。

汪健科技 五年前,他靠核酸检测设备2年狂入222亿,扬言活120岁,如今咋样

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汪建还以身作则,开始实践他的长寿理念。他每天吃素食、喝果汁,不吃油腻和辛辣的东西。

他说这样能保持身体的清洁和健康,减少疾病的发生。

他还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说这样能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复。

除了这些,汪建还曾经公开说,他已经把自己的基因干细胞冷冻封存了,等着将来科技发达了再唤醒。

这话一出,更是让人觉得他是在说科幻小说里的情节。

汪健科技 五年前,他靠核酸检测设备2年狂入222亿,扬言活120岁,如今咋样

很多人觉得他这是在瞎折腾,是在浪费钱。

但汪建呢,却一脸认真地解释说,这是为了将来可能进行的基因治疗和细胞再生做准备。

他说,现在科技发展这么快,说不定哪天就能实现细胞再生和基因治疗了,到时候他的干细胞就能派上用场了。

当然,汪建的长寿宣言也引来了不少批评和质疑。有人说他这是在违背生命规律,是在过分夸大基因技术的作用。

他们觉得,人的寿命是由很多因素决定的,基因只是其中之一,不能光靠基因技术就能让人活到120岁。

汪健科技 五年前,他靠核酸检测设备2年狂入222亿,扬言活120岁,如今咋样

也有人说他这是在炒作自己,是在给华大基因的基因科技业务打广告。

他们觉得,汪建就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来吸引大家的注意力,让大家关注华大基因的基因科技业务。

但不管外界怎么说,汪建都坚持自己的理念,继续在长寿之路上探索前行。

所以轰轰烈烈搞这一堆,那汪建到底图啥呢?是为了名?还是为了利?

汪健科技 五年前,他靠核酸检测设备2年狂入222亿,扬言活120岁,如今咋样

其实,从他的言行举止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更看重的是对基因科技的追求和探索。

他认为,基因科技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人类解决健康、疾病等问题的关键所在。他愿意为了这个目标,付出一切努力,甚至不惜承受外界的批评和质疑。

他曾经说过,自己不在乎钱,也不在乎名,只在乎能不能在基因科技领域做出点成绩来,能不能为人类的健康和福祉做出贡献。

汪健科技 五年前,他靠核酸检测设备2年狂入222亿,扬言活120岁,如今咋样

他觉得,只有通过基因科技的突破,才能真正改变人类的命运。

那汪建和他的华大基因,以后到底会咋样呢?是继续保持领先地位,成为基因科技领域的巨头?还是逐渐被市场淘汰,成为历史长河中的一朵小浪花?

这个问题,谁也说不准。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不管结果如何,汪建和他的华大基因,都已经在中国生物科技的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挑战传统、敢于突破自我、敢于追求自己的梦想。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68岁汪建再敲钟,打造生命科学领域的国产“光刻机”

汪健科技 五年前,他靠核酸检测设备2年狂入222亿,扬言活120岁,如今咋样

开盘市值超400亿元。

来源丨创业邦(ID:ichuangyebang)

作者丨沈三

编辑丨海腰

头图丨华大智造

2007年元旦,万科创始人王石问当时还在北京的华大基因创始人汪建:要不去深圳?

汪建说,在深圳我一个人也不认识。

王石说,深圳有一个好处,这个地方不用认识人。

那一年,汪建带着团队南下深圳,并在15年间,做出了两家市值均数百亿的上市公司。

9月9日,华大智造正式登陆科创板,开盘价对应市值超400亿元。这是68岁的汪健收获的第二家上市公司。

华大智造,作为一家中高端生命科学器械设备研发企业,在短短6年的发展中,实现了国产基因测序仪零的突破。

在当下的国际环境下,作为生命科学发展的核心工具,基因测序仪的国产化,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华大智造的崛起,不仅是一个埋头研发,实现国产替代的故事。

汪健科技 五年前,他靠核酸检测设备2年狂入222亿,扬言活120岁,如今咋样

在中美尚未撕破脸时

即布局国产替代

华大智造的诞生,要追溯到2013年,华大集团收购美国CG公司(Complete Genomics)。

华大集团被大众所熟知,是因其强大的基因检测能力。但要做基因检测,就必须有基因测序仪。当时其核心供应商,是美国的Illumina公司。

二者之间,一如民航公司和波音、空客的关系,起初,还有相互成就的经历。

基因测序仪,作为中高端生命科学器械设备,也被比作该领域的“光刻机”。即使那时中美贸易摩擦还没有影子,华大集团也不想将自己的命脉放在别人的手中。

况且,该行业实行的是“剃须刀-刀片”模式。除购买测序仪外,华大集团还必须向其不断购买测序时使用的试剂。测序仪日常的保养、维修,同样依赖于供应商。

因此,当同为测序仪研发商的CG公司出现财务困难时,华大集团随即介入,收购了该公司。

2016年,相关业务从华大集团剥离,华大智造成立。

华大智造成立后,很快推出了自己的产品,实现了国产基因测序仪零的突破。

汪健科技 五年前,他靠核酸检测设备2年狂入222亿,扬言活120岁,如今咋样

2020年底,成立4年后,华大智造即启动了上市流程。而在此之前,公司仅经过三轮融资。

其中,2020年4月宣布的B轮融资最为引人瞩目。

创业邦旗下睿兽分析 的数据显示,该轮融资估值约200亿人民币,融资金额却高达10亿美元,由IDG资本和CPE源峰领投,此外还包括了松禾资本、华兴资本、鼎锋资产、国泰君安创投等十多家投资机构。

汪健科技 五年前,他靠核酸检测设备2年狂入222亿,扬言活120岁,如今咋样

一级市场,对其可谓趋之若鹜。

相关报道显示,目前,华大智造的客户遍布6大洲的8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19年到2021年,公司营收分别达到10.91亿元、27.80亿元和 39.29亿元;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则为-2.44亿,2.61亿和4.84亿。

汪健科技 五年前,他靠核酸检测设备2年狂入222亿,扬言活120岁,如今咋样

与行业巨头的专利战争

伴随华大智造迅速成长的,是与行业巨头Illumina的专利战。

2019年,全球测序行业上游市场规模约41.38亿美元。其中Illumina市场份额约为74.1%,而华大智造收入仅为1.45 亿美元,市场份额仅为3.5%。

即使如此,Illumina也感受到了威胁,仅该年的3-6月,就对华大智造发起了5起专利诉讼。

Illumina的危机感不难理解。一个掌控上下游的对手,是非常危险的。何况,华大智造还能在大幅降低价格的同时,不断提升测序仪的性能。

据招股说明书披露,自2019年起,Illumina对华大智造发起的各类诉讼,已经涉及美国、德国、比利时、瑞士、英国、瑞典、法国、西班牙、中国香港、丹麦、土耳其、芬兰、意大利、日本、希腊、匈牙利、捷克、葡萄牙、奥地利、罗马尼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高新技术领域的竞争,专利战本就是常态。

针锋相对的,华大智造同样发起了对Illumina的专利诉讼,并互有胜负。

这其中,今年5月美国特拉华州法院的判决较为引人瞩目。该判决中,Illumina因专利侵权,需向华大智造旗下的CG公司赔偿3.34亿美元。

作为B轮融资的领投方,IDG资本从最初接触华大智造到最终投资,历时1年有余,其中很大部分时间,就是在尽调中研究华大智造,尤其是此前收购的CG公司,在全球的专利分布。

“因为只要做类似的测序仪,就肯定绕不开相关专利。”IDG资本合伙人刘羿焜介绍说。

据其介绍,2013年对于CG公司的收购,华大集团当时看中的核心资产,也是CG公司在美国和欧洲的专利布局。

而今年5月的胜诉,据媒体报道,依靠的正是CG公司在2010年之前提交的两项专利申请。

“起初,华大只是一个防守者。但之后华大发现,自己拥有的某些专利可以用来反诉。”刘羿焜认为,“从审判的结果来讲,是非常理想的。”

强大的专利储备,是华大智造能够突破欧美封锁的一个重要原因。除此之外,测序仪的生产制造,华大智造也在通过自己研发及和国内科研院所合作等方式,尽量实现全面国产替代。

“我们在尽调的时候,就发现智造产品的国产化率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一步步提高。”IDG资本介绍说。

汪健科技 五年前,他靠核酸检测设备2年狂入222亿,扬言活120岁,如今咋样

“基因狂人”

华大智造,是汪健作为实控人的第二家上市公司。

但作为国内的“基因狂人”,无论是在基因研究领域,还是作为企业家,汪健早已为大众所熟知。

1954年出生的他,直到34岁才有机会出国,进行交流研究工作。40岁回国,后为参与当时举世瞩目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在1999年创建华大基因。因发展不顺,带团队从北京南下深圳。至此之后,先有华大基因上市,再有今日的华大智造上市。

汪健科技 五年前,他靠核酸检测设备2年狂入222亿,扬言活120岁,如今咋样

而在此历程中,汪健去过南、北极考察,上过珠峰,也下过万米深海,生命中似乎有永远燃烧不完的激情。

2020年年初,武汉封城后,他同样是奔赴武汉的逆行者之一。

接受采访的刘羿焜,至今对汪健2019年分享的一张PPT印象深刻。

他从微观尺度,DNA到RNA到蛋白到胚胎,讲到新生儿再到老年;再从分子到细胞、器官,讲到个体的生老病死,来阐明生命科学工具开发的必要,以及对中国掌控这些工具对生命科学技术行业发展的重要性。

那本是一场原计划只有一个小时的午餐会,因为太投缘,最终聊了近三个小时,涵盖了中国生命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包括了中国未来生命科学工具创新的潜力和空间。

IDG与华大智造的合作也不仅限于领投B轮。

除继续参与了其后的B+轮投资外,自2021年起,IDG资本旗下创新投资研究院还联合华大智造、蓝色彩虹生命科学加速器,一起创办了一个针对生命科学领域初创公司的加速营。目前已经举办两届。

华大智造上市,成为中国基因测序仪器第一股,同时也让“华大系”在基因测序产业链布局更为丰满。

但在汪健的构想中,要完成的事情还有很多:

横向,全面出击。 包括基础研究(华大研究院)、社会责任(国家基因库)、科技服务(原华大科技)、医学检测(原华大医学)、个人健康(原华大健康)、农业育种(华大农业、华大小米、华大水产)、基因工程(原华大方舟)、生物科技创投(蓝色彩虹),甚至创新人才培养(华大学院)。

纵向,覆盖全产业链。 包括仪器制造、试剂研发、测序生产、信息解读、技术转化、产品推广等一系列环节。

毕竟,这是一个准备凭借基因技术活到120岁的人。

华大未来的故事,还有很多。

相关问答

华大基因董事长?

汪建,湖南湘西人,现任华大基因董事长。半生献身科研,半生投身产业。曾留学美国,于不惑之年回国创业,1999年为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1%部分)创建华大基因。...

华大基因老板?

计...1999年以来,一直从事基因组学研究,2008年后陆续启动炎黄计划、千人基因组计划及人类胃肠道菌群元基因组等研究工作。2001年获北京市第一届留学人员...

《财富》发布的中国2018年最有影响力50位商界领袖,都有哪些亮点?

他们平均年龄在35岁。如此年轻,早已身价上亿,是许多人都触不可及的高度。2.科技公司占据大数如果把时间倒退到2000年最有影响力50位商界领袖,那么可...

考研电路有没有官方指定的参考书目?

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考研参考书目具体如下:华中科技大学814电路理论考研资料参考书目:《电路原理》(上,下册).汪建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电...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在广东排名,是不是985或者211大学申请方

[回答]每年填报志愿选择学校的时候,广东广大考生以及想要报考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的同学经常关心的就是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在广东的最新排名情况,以及...

澳门十三第app[秒懂科普]黄金版APPv9.4.0-图吧地图

為資本市場和科技創新提供穩定的長期投資~化学上蒸馏水是纯净物,物理上蒸馏水不是,哪个才是真的?手游游戏特色:1.因工作調動原因,汪健向公司請辭董事會秘書...

是不是一过35岁,就很少有人跳槽了?

135岁被很多人戏称为职场人的“更年期”,因为这个年龄的职场人面临太多的压力和恐惧:·很多企业和招考单位公开将35-40岁列为招聘的年龄上限;·这个年...

以色列为啥痴心不改,继续对叙利亚空袭?

组建了国家,但是国土太小,还经常被中东伊斯兰国家仇视,所以以色列就要壮大自己,以色列虽然小人少,但是全民皆兵的国家,科技也发达,武器也先进,中东国家还...以色...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