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新了协和 检验科联合研发产品获批体外诊断领域首张AI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
2022年11月4日,由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与北京小蝇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联合研发的外周血细胞图像白细胞辅助识别软件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获得体外诊断(IVD)行业全国首张AI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标志着人工智能技术在医学检验领域的应用进入实质性落地阶段,意味着我国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场景实现了新的突破,处于全球领先行列。
全血细胞分析是医学检验的三大基础检验项目之一,大部分的疾病诊疗过程需要进行全血细胞分析,其中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是全血细胞分析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然而,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技术早已普及的当下,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仍然主要依赖于人工镜检。合格的形态学检验人才培养周期长、难度大、工作强度高,同时需要多年的知识和经验积累,因此传统的人工镜检模式无法满足当下日益增长的临床需求。
近五年来,协和检验科与北京小蝇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潜心研究、积极转化,面对海量数据筛选和标注的困难,协和检验人对每一个细胞进行交叉标注、反复验证,保证了数据的高质量输出,为外周血细胞图像白细胞辅助识别软件(下称“该产品”)的安全有效性验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该产品凝结了协和检验人在外周血细胞形态学领域的工作经验和标准,相当于经验丰富的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者进行外周血细胞识别、分类和统计,既能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客观,又能做到及早筛查疾病。是一项融合了检验诊断学、细胞形态学、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技术等各交叉学科的科技成果。
全国首张AI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的获批标志着该产品成功落地应用,既可改善基层医疗机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的现状,提高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水平,还可提升大型医疗机构的检验效率,对促进医学检验形态学工作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协和检验科还将持续聚焦临床需求,不断攻坚克难,加大与高水平研究单位的技术合作,推动新技术、新产品在检验医学领域更广泛的普及、应用,为促进全国医疗水平均质化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第六届中国科学院大学校友创新论坛举办
中新网北京新闻5月29日电 以“赋能校友,成就卓越”为主题的第六届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校友创新论坛日前在玉泉路校区礼堂举办。本届论坛首次迎来100余家校友企业的集体亮相与相聚,他们不但是实验室走出来的硬科技先锋,更是产业创新的实践排头兵。与此同时,山西太原、山东济南、福建厦门三地分会场同步收看主会场直播,跨越千里的校友情谊与AI浪潮的科技光芒在此刻交相辉映。
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校长董纪昌在开幕式上感谢各位校友从四面八方重返母校,共襄盛举。他表示,学校正推进“一特区两工程”“国家急需紧缺工程”等工作,聚焦人工智能、新能源材料等关键领域。国科大在人才培养方面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推进一系列创新举措,如学校首创的“三导师制”、本博贯通工程等。希望通过本次论坛,搭建起校友与母校、校友与校友之间沟通合作的桥梁,赋能校友发展,共创美好未来。
杰出校友企业家代表、物美集团首席执行官、金融界集团董事长张斌表示,国科大在国家战略科技人才培养上使命重大,期待校友依托学校科技优势,创造世界一流科技企业。他表示,愿为校友企业发展提供经验与便利支持。
七位地方政府及赞助商代表一同登台,纷纷向校友企业抛出“橄榄枝”,介绍各自地区的产业政策、发展机遇和资源优势,表达了对校友企业落地发展的热烈欢迎与大力支持,勾勒合作蓝图。
本次论坛首次设立“成长之星”和“未来之星”校友企业奖,以表彰在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中表现突出的校友企业。
“成长之星”校友企业颁奖环节。国科大供图
“成长之星”校友企业奖旨在表彰估值17亿、年销售额8000万以上,在从实验室技术到市场产品的创新突破中表现卓越的企业。获奖企业包括:云知声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科富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科闻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西中科潞安紫外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中科紫东太初(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科卫星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科亿海微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势加透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科世通亨奇(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华兴激光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芯炽科技集团有限公司。11位“成长之星”杰出校友依次分享了企业的创新核心和成长故事,现场掌声雷动,共同见证这一荣耀时刻。
“未来之星”校友企业颁奖环节。国科大供图
“未来之星”校友企业奖则授予估值5亿-15亿,销售额3000万以上,代表中国新经济力量的优秀企业。它们是:北京凡知医学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小蝇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中科睿鉴科技有限公司、沐恩(宁波)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信工博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数元灵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帝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智优沃科技有限公司、澎峰(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中科钛领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标新生物医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闪耀的“未来之星”展现了国科大学子在创新创业道路上的蓬勃朝气与强大实力。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副所长刘成林带来《人工智能发展现状及趋势探讨》的主题分享。他阐述了人工智能在传统领域的落地实践成果,也展望了其在科研创新与生成式领域的发展前景,强调未来通用人工智能的发展需突破既有瓶颈,而人机协同机制构建与技术融合创新将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
本届论坛还特别设置了校友企业产品展,30多家优秀校友企业带着最具代表性的创新成果,集中亮相玉泉路校区礼堂前草坪,为与会嘉宾和校友呈现了一场前沿科技的视觉盛宴。展出的产品涵盖机器人、大模型、AI+心理、AI+医学、AI+检测分析、智能制造装备、芯片、卫星等多个热门领域,充分展示了国科大校友在硬科技赛道的深厚实力与创新活力。
此次展览在学校官方媒体平台同步直播,向全球校友提供了解国科大校友创新成果的机会。这场校友企业产品展不仅是科技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连接资源、催生合作的创新集市。
校友沙龙。国科大供图
为进一步搭建校友间深度交流的平台,主论坛结束后,围绕人工智能相关领域,设置了五场细分方向的主题沙龙,包括“成长之星”校友沙龙,副校长董纪昌等嘉宾和“成长之星”获奖校友企业代表们围绕“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硬科技创业的挑战与机遇”展开圆桌对话,分享企业成长经验、遇到的困难与未来发展路径;智能制造及新能源创业校友沙龙,聚焦AI在制造业与新能源领域的融合应用,探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的技术演进与产业趋势;人工智能创业校友沙龙作为“AI思享汇”第5期,百余位嘉宾与校友齐聚一堂,共同感受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澎湃脉动。来自AI企业行、AI思享汇的代表企业以及出席论坛的企业家校友们进行了自我介绍与自由交流;集成电路创业校友沙龙,汇集了一批优秀的校友创新企业代表和行业专家。大家就科技成果转化、资源共享、商业模式、市场拓展、投融资、业务合作等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医疗大健康及教育创业校友沙龙中,来自政府、研究院所与领先企业的嘉宾围绕医疗行业布局、细分市场发展趋势、投资方向、科技成果转化及知识产权策略进行了深入交流。同时,教育板块则聚焦AI发展趋势与教育场景的融合实践,探讨人工智能在教育行业的应用前景与合作机会。
本次论坛吸引了400余名校友到场参加。论坛当晚还特别安排了校友餐叙,来自五湖四海的校友们欢聚一堂,畅叙情谊,展望未来。未来,国科大将继续以更开放的姿态、更务实的行动,服务校友,共建创新生态,助力校友企业在科技浪潮中乘风破浪、砥砺前行。(完)
相关问答
为什么叫小蝇科技?
小蝇科技的名称来源于“苍蝇上墙”的成语,象征着小蝇科技以小博大,借助创新科技打破现有格局,追求突破和进步。同时,小蝇科技也有“蝇”,意味着敏捷和迅速...
北京小蝇力量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北京小绳科技公司前景好。北京小蝇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以显微形态学的医疗器械创新为核心业务,专业从事人工智能在医疗检验领域的技术研发、设备生产和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