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医院“开”到百姓家门口——赣州市探索“流动智能体检”项目纪实
智慧医院“开”到百姓家门口
——赣州市探索“流动智能体检”项目纪实
在家门口接受优质医疗服务,这是很多人的梦想。从“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的医共体到“流动智能体检”的流动智慧医院,赣州市在智慧医疗的建设过程中,先驱先行,逐步打通了基层卫生服务的痛点和难点。目前,随着赣州市“互联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覆盖——流动智能体检项目正式启动,为乡村百姓开展智慧医疗健康服务,标志着赣州的智慧医疗从线上走到了线下,更加深入基层。
流动智慧医院 让公共卫生服务辐射最基层
“这是定南县的第143场服务,我们行驶了4.5公里,来到了御水尚都社区,为这里的103名居民提供了免费体检、健康宣教、家庭医生签约等一系列公共卫生服务。”近日,学尔科技智能流动体检车的医疗志愿者在学尔运营日记上写下了他们当天工作的服务内容。记者从运营日记上看到,截至10月25日,赣州的智能流动体检车已经走进了241个社区和乡村开展免费体检及健康宣传活动,为20244名老百姓进行了991956项健康体检项目,累计为老百姓节省体检开支400多万元。
拍照取条码、领取体检单、健康查体、远程问诊、家庭医生签约……目前,流动智慧医院在赣南各地的边远乡村,为村民提供免费健康查体与义诊服务,得到村民的一致好评。
据了解,智能流动体检是学尔云科技借助智能化手段协助各地卫生健康委创新打造的一项智能化的流动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依托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通过全年不间断进社区、进农村的方式,开展国家基本公共卫生7大项49小项的免费体检、全国医生的流动远程问诊、全程流动卫生健康知识宣教、智能化的流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通过信息化系统让数据互联互通,实现“数据多跑路,百姓少跑腿”的目标。
“现在的医疗服务就是好,免费体检送到村里来,我们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方便又直接。”龙南县关西镇的村民廖春香拿着体检单告诉记者,以前去镇卫生院体检、去县城看病路程远,当天还拿不到结果,许多人都不愿意去。而今,这流动智慧医院不仅解决了村民们多年来的体检难题,还能在村里与北上广这些大城市的专家视频对话、咨询问诊,真的非常方便。
打通百姓健康服务“最后一公里”
据介绍,近年来,赣州市正在积极探索研究智慧医疗在便民服务中的应用,深入挖掘实现“数据多跑路,百姓少跑腿”的创新模式,实现了医共体协作、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智能化。同时,通过互联网技术有效下沉全国优质医疗资源,形成数据、平台、硬件、专家的互联互通,通过流动智慧医院深入社区和边远村庄,向居民提供全方位的健康管理服务,打通百姓健康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如何将医疗服务延伸到最基层,提高智慧医疗知晓率?赣州学尔云科技的负责人表示,随着流动智能体检项目在全市正式铺开,他们将针对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精神病患者、残疾人等重点人群开展“多对一”的下乡服务,让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优质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医疗服务,让更多的百姓得到更加贴心细致的照顾。
在流动智能体检服务的基础上,他们还将通过智能化与信息化提升基层医生开展公共卫生服务的工作效率,让更多的群众认识到公共卫生服务,感受到给百姓生活带来的好处。
比如,通过互联网化做实做透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平台的应用,让家庭医生的签约与服务工作无纸化,并建立签约居民与家庭医生的在线服务方式,让居民更便捷地联系家庭医生,而家庭医生也能够提高服务的效率与质量。逐步在这个应用平台上建立更多的健康服务连接,让百姓的医疗健康需求通过互联网变得“触手可及”。又如,通过数据采集与分析,与国家级研究机构进行人工智能的研究,开发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应用到基层医疗机构,结合人工的远程帮扶平台,通过数据的流动,帮助基层医生提升诊断能力。
互联网+基层卫生健康拉起健康网
“体检报告一出来,医生就进行现场讲解,并提供健康管理方案,对疑难问题还可通过智慧医疗平台请上级医院的专家进行远程会诊,让问题得到现场解决。”定南县一名乡镇卫生院的医生表示,筛查出来的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信息将录入居民健康档案系统,并由家庭医生进行专案管理、定期随访。
目前,在健康中国政策下,赣州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果,全市卫生资源总量实现较快增长,主要卫生资源指标及主要居民健康指标明显改善。但是,城乡的差别化、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人们对健康认知的不足使医疗以及预防医疗的不均等化等,仍然是基层医疗卫生发展的痛点与难点。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赣州紧紧围绕“互联共享、助力基层”的整体发展目标开展工作,为基层提供平台、硬件、运营、专家的模式,探索了一套“互联网+基层卫生健康”的服务模式,帮助基层医生提高效率、提升能力。
现在,流动体检车下到基层提供服务,并将数据即时同步到基层卫生服务平台。通过平台,把各地卫健委的监管、基层医生的服务、居民的应用连接起来,实现基层卫生健康服务的互联网化,这就是一项重要举措。据了解,目前在赣州已有两区(章贡区、蓉江新区)两县(定南县、龙南县)拉起了这张健康网,此项工作正逐步在全市展开。(记者 廖祥云)
河钢供应链上云的神秘武器,华为云KYON有何黑科技?

河钢集团公司
2020年8月1日,一个再平常不过的双休周末,河钢集团供应链五大核心业务系统悄然迁移到了华为云上。接下来是一个繁忙而平静的周一,河钢集团的业务人员根本无法从业务系统的使用中,体会到些许异样。只有华为云与河钢供应链联合组建的30多人的团队知道,这份平静究竟意味着什么,其背后又隐藏着什么。
视频加载中...
安赛乐米塔尔式的发展路线
钢铁行业历来是河北工业的一张名片。然而自2012年开始,随着钢铁企业盈利状况逐年恶化,以及国家对大气污染防治力度的加大,钢铁行业陷入了"寒冬"。
这让河钢集团面临着巨大的转型压力。困难面前,由于体量和对地域经济的重要性,河钢集团无法直接采用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过渡的传统办法。
目前雄居全球第一的钢铁企业安赛乐米塔尔,在2006年由安赛乐与米塔尔两家钢铁公司通过合并,一跃而成为了行业巨头。而其成功,与重组的过程中建立了数字化平台Digital Twin(数字双胞胎)息息相关。重新搭建的现代化供应链让安赛乐与米塔尔蜕变成了一个反应敏捷的超级巨人。
有了这样的成功榜样,在重重 因难 面前,河钢集团早早地就选择了自己的数字化转型之路。河钢人心里当然明白:这场数字化转型之战,是一场必须要打赢的战役。
17000种产品的供应链
时光进入到2020年,河钢集团的数字化转型进入到了深水区,产业供应链的转型已是重中之重。
在供应链平台构建之初,河钢采用了私有云方案。但单点存在的私有云显然无法满足河钢对高可用性的要求。进行更大规模的上云改造,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
此时的河钢集团有限公司已是今非昔比。从业务规模来看,坐拥12万名员工的河钢集团每年销售额已达数千亿元。根据世界钢铁协会所发布的《世界钢铁统计数据2020》,总部位于河北石家庄市的河钢集团是全球排名第四的钢铁企业,并且,河钢还是中国国际化程度最高的钢铁企业,它直接或间接参股、控股境外公司70多家,控制运营海外资产突破百亿美元,商业网络遍及全球110多个国家和地区。
由此可以想见,要维持一家如此规模的企业正常运转,河钢集团供应链的长度和复杂程度已达到了什么样的级别。
目前,河钢供应链旗下设有铁铁物联、铁铁智运两家专业子公司,作为河钢集团金融产业管控平台和产融协同平台,同时对集团租赁、理保、售电、碳资产等多家(类)金融公司进行战略管控。整个平台上融合了34个大类的1.7万种商品,供应商数量超过3000家。整合活跃车辆14900台、司机14950名。2020年初,河钢集团又开通了铁亿平台,直接与12万员工的衣食住行需求相对接,以庞大的采购能力为依托,力图将更优质的资源提供给集团员工。
复杂不仅来自河钢集团供应链的体量,还来自它与河钢集团各项业务的紧密关联。例如,钢厂一炉钢下来就是上百吨,但行业寒冬让订单变得越来越小,钢厂只能要么放弃小订单,要么就必须在自己的供应链平台上实现自由拼单。
由此可见,河钢集团供应链系统已把产、供、销、运等整体业务流程串在了一起。作为河钢数字化的合作伙伴,华为云必须要扛起实现河钢集团供应链五大核心业务系统百分之百的平滑云迁移的重任。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也许上云之路越是充满坎坷,最终的效果却越是显得平淡无奇。河钢供应链公司规划部部长陈博,同时也是河钢供应链公司信息化的直接负责人,在河钢集团供应链五大核心业务系统悄然迁移到华为云之后,只得到了这样的反馈:"这么大的动作,业务没有一点儿感知。"
困难面前,显然没有"讨巧"的捷径。河钢与华为云双方多次调研,才拿出了最稳妥的业务迁移方案。甚至面对新冠疫情,双方都得克服困难,保障项目的如期交付。
华为云最终为河钢集团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提出了北京、廊坊双备份的经典"两地三中心"方案。为了保证供应链数据安全,华为云还为河钢集团打造了包含百余台主机的独立专属资源池。
有了这些措施做保证,河钢集团供应链系统保持了高可用性和数据安全性。在业务稳定性方面,在部署华为云之后,河钢供应链平台的服务可用性将不低于99.95%。
"华为云为河钢供应链公司系统梳理了所有业务系统,找到其需求和痛点,量身定制解决方案,而不是给客户一个通用的方案。为了解决一些业务难题,华为云还会动用一些秘密武器。" 作为技术人员,河钢集团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系统架构师韩春辉对华为项目团队的服务意识感触颇深。
韩春辉所说的秘密武器,实际上是指华为云在8月20日业界首发的KYON云网络解决方案。而之所以给他留下了这么深的印象,是因为河钢集团供应链上云的过程中,存在"携网上云"的诉求,希望网络环境整体迁移上云。
另一方面,河钢集团有多家子公司,各子公司有自己的业务系统,也都有自己的私网规划。子公司和集团间通过专线连接,集团为各子公司统一分配内网地址段。此外,在向华为云迁移的过程中,基于公司内部业务需求,上云需要分段分批次上云。这样,要保证云上和云下业务互通,云上订单业务与核心管控业务互通,同时不上云的财务稽查业务还要和核心管控业务互通,这就成为了迁移过程中的网络难题。
面临这些难题,河钢供应链选择了华为云KYON企业级云网络解决方案。KYON在今年7月凭借数项技术创新,斩获"2020可信云技术最佳实践奖",该方案聚焦解决上云的复杂组网问题,凭借L2CG、私网NAT网关、VPC-EP、IP Target四把武器,助力企业极简规划、敏捷迁移、无缝融合,打造极简高速上云之路,是企业上云网络首选。
其中,河钢供应链线上线下网络的复杂性,需要保留原有组网上云、不再重新规划,KYON云网络独创私网NAT网关,可将私网地址映射至大网地址,支持IDC原有组网拓扑整体映射至云上,并进行统一管理。客户可保留原有组网上云、无需重新规划,极大简化了河钢供应链IDC上云的网络规划和管理,保证集团IDC,华为云,微尔云2地3中心网络互联互通。私网NAT网关服务同时可以实现2地3中心网络之间的安全配置,保证信息系统网络安全。同时增大后续未来的网络的扩展性,为未来的信息系统的性能扩展提供了保障。在后续与华为云持续合作的过程中,河钢供应链还会优先考虑KYON在8月20日全新发布的L2CG、VPC-EP、IP Target等黑科技。
在河钢集团供应链上云的过程中,正是靠着KYON云网络解决方案等黑科技以及华为人强大的服务能力,才最终造就了项目的不凡效果。
面对着多变的产业形势,供应链上云不过是河钢集团数字化转型征途的又一个起点,而对技术实力雄厚的华为来说,也不过是成功案例库中又增添了浓厚的一笔。数字化转型无止境,双方都表示会一如既往地在云、AI、5G融合技术等领域合作,中国钢铁工业创新升级也将因此而获得源源不断的驱动力。
关注@华为云 ,获取更多精彩资讯
相关问答
好口碑的一体化磁混凝装置价格,一体化磁混凝装置好不好??
[回答]公司秉承“科技引领市场,质量成就未来”的理念,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以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为保障,开拓进取,持续创新,为客户的...
